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1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1.1 真核生物启动子研究进展 | 第12-13页 |
1.1.1 I类启动子 | 第12页 |
1.1.2 II类启动子 | 第12-13页 |
1.1.3 III类启动子 | 第13页 |
1.2 组织特异性启动子在应用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的方法 | 第13-15页 |
1.2.1 通过突变负调控元件来改善启动子的活性 | 第13-14页 |
1.2.2 利用基因的内含子来改善启动子的活性 | 第14页 |
1.2.3 通过多拷贝启动子来增加活性 | 第14页 |
1.2.4 通过多拷贝增强子来增加活性 | 第14页 |
1.2.5 通过多拷贝或高表达正调控元件增加启动子活性 | 第14-15页 |
1.2.6 利用人工转录因子增加启动子活性 | 第15页 |
1.2.7 利用绝缘子增加启动子活性 | 第15页 |
1.3 肌肉特异性启动子调控元件研究进展 | 第15-16页 |
1.3.1 Sp1/KLFs元件 | 第15-16页 |
1.3.2 ZF5F元件 | 第16页 |
1.3.3 Pax3元件 | 第16页 |
1.4 骨骼肌 α-actin基因及其启动子的研究进展 | 第16-18页 |
1.4.1 骨骼肌 α-actin及其基因 | 第17页 |
1.4.2 骨骼肌 α-actin基因启动子 | 第17-18页 |
1.5 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19-38页 |
2.1 主要实验材料 | 第19-22页 |
2.1.1 菌株、质粒与细胞 | 第19页 |
2.1.2 工具酶、试剂盒和其他试剂 | 第19-20页 |
2.1.3 主要仪器 | 第20页 |
2.1.4 主要试剂的配制 | 第20-22页 |
2.1.5 DNA分析软件 | 第22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2-38页 |
2.2.1 常规的分子生物学实验技术 | 第22-25页 |
2.2.2 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的定点突变 | 第25-28页 |
2.2.3 连接内含子的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28-30页 |
2.2.4 牛基因双启动子的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0-31页 |
2.2.5 含有多拷贝调控元件的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31-34页 |
2.2.6 改造的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对牛 α-actin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34-37页 |
2.2.7 数据分析 | 第37-38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38-56页 |
3.1 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的改造 | 第38-52页 |
3.1.1 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的定点突变 | 第38-41页 |
3.1.2 连接内含子的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1-44页 |
3.1.3 牛基因双启动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4-46页 |
3.1.4 含有多拷贝调控元件的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46-52页 |
3.2 改造的牛 α-actin基因启动子对牛 α-actin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2-56页 |
3.2.1 牛 α-actin基因的克隆 | 第52页 |
3.2.2 牛 α-actin基因重组质粒的构建与测序 | 第52-53页 |
3.2.3 牛 α-actin基因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 | 第53页 |
3.2.4 牛 α-actin基因真核表达量的检测 | 第53-56页 |
4 讨论 | 第56-60页 |
4.1 启动子活性的分析方法 | 第56页 |
4.2 调控元件定点突变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56-57页 |
4.3 内含子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57页 |
4.4 启动子串联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57-58页 |
4.5 多拷贝调控元件对启动子活性的影响 | 第58-59页 |
4.6 活性较高的启动子对牛 α-actin基因表达的影响 | 第59-60页 |
5 结论 | 第60-61页 |
致谢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