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页 |
缩略语表 | 第8-10页 |
1 前言 | 第10-22页 |
1.1 共生关系 | 第10-13页 |
1.1.1 共生固氮的意义 | 第10页 |
1.1.2 根瘤共生 | 第10-12页 |
1.1.3 根瘤形成的机制 | 第12-13页 |
1.2 SymRk的结构和功能 | 第13-14页 |
1.3 MAPK信号途径 | 第14-17页 |
1.3.1 植物中MAPK信号途径 | 第14-16页 |
1.3.2 SIP2 的结构与功能 | 第16-17页 |
1.4 2C类蛋白磷酸酶 | 第17-21页 |
1.5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1-22页 |
2 材料与方法 | 第22-43页 |
2.1 材料 | 第22-26页 |
2.1.1 质粒和菌株 | 第22-24页 |
2.1.2 植物材料 | 第24页 |
2.1.3 分子生物学和植物转化相关试剂 | 第24页 |
2.1.4 所用培养基 | 第24-26页 |
2.2 方法 | 第26-43页 |
2.2.1 酵母双杂交筛选MPK6 相互作用蛋白 | 第26-30页 |
2.2.2 β-半乳糖苷酶活性检测 | 第30-31页 |
2.2.3 体外蛋白Pull-down分析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第31-35页 |
2.2.4 双分子荧光互补(BiFC)分析 | 第35-36页 |
2.2.5 体外蛋白磷酸化分析 | 第36-37页 |
2.2.6 表达分析 | 第37-39页 |
2.2.7 亚细胞定位分析 | 第39-40页 |
2.2.8 毛根转化和鉴定 | 第40-41页 |
2.2.9 突变体鉴定 | 第41-43页 |
3 结果与分析 | 第43-56页 |
3.1 诱饵质粒的构建和鉴定 | 第43-44页 |
3.2 百脉根AD-cDNA文库筛选 | 第44-45页 |
3.3 百脉根蛋白磷酸酶基因LjPP2C的结构分析 | 第45-47页 |
3.3.1 LjPP2C基因的结构 | 第45页 |
3.3.2 LjPP2C进化树分析 | 第45-46页 |
3.3.3 植物B类PP2C进化树分析 | 第46-47页 |
3.4 百脉根LjPP2C与MPK6 相互作用的鉴定 | 第47-50页 |
3.4.1 在酵母体内验证LjPP2C和MPK6 的相互作用 | 第47-48页 |
3.4.2 体外蛋白pull-down验证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8-49页 |
3.4.3 BiFC验证两个蛋白的相互作用 | 第49-50页 |
3.5 百脉根LjPP2C的亚细胞定位 | 第50-51页 |
3.6 百脉根LjPP2C表达特性分析 | 第51-53页 |
3.7 百脉根LjPP2C具有除去MPK6 磷酸化的功能 | 第53-54页 |
3.8 LjPP2C在百脉根中超量表达 | 第54-56页 |
4 总结、讨论及展望 | 第56-59页 |
4.1 总结 | 第56页 |
4.2 讨论 | 第56-58页 |
4.3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8页 |
附录1本实验所用引物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