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8页 |
Abstract | 第8-12页 |
1 引言 | 第12-19页 |
·网络媒体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选题背景 | 第12页 |
·网络媒体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相关文献回顾 | 第12-15页 |
·当前有关网络媒体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的研究 | 第12-15页 |
·网络媒体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不足 | 第15页 |
·网络媒体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研究内容与逻辑思路 | 第15-17页 |
·研究内容 | 第15-16页 |
·逻辑思路 | 第16-17页 |
·网络媒体道德问题及其对策研究的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研究方法 | 第17页 |
·创新之处 | 第17-19页 |
2. 网络媒体道德概述 | 第19-30页 |
·网络媒体道德 | 第19-22页 |
·网络媒体道德的含义 | 第19-20页 |
·网络媒体道德的个性特点 | 第20-21页 |
·网络媒体道德的主体类型 | 第21页 |
·网络媒体道德的表现形式 | 第21-22页 |
·网络媒体道德的功能 | 第22-26页 |
·完善网络媒体行业规范 | 第22-24页 |
·提高网络媒体从业者素质 | 第24-25页 |
·保证正确的舆论导向 | 第25-26页 |
·网络媒体道德的作用 | 第26-30页 |
·有利于坚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 | 第26页 |
·有利于新闻正确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 第26-27页 |
·有利于构建网络媒体公信力 | 第27-28页 |
·有利于社会优秀文化的传承 | 第28-30页 |
3 网络媒体道德失范及其原因分析 | 第30-40页 |
·网络媒体道德失范的表现 | 第30-32页 |
·情色和暴力内容充斥网络 | 第30-31页 |
·网络欺诈日益猖獗 | 第31页 |
·虚假新闻泛滥 | 第31-32页 |
·造谣和恶搞现象愈演愈烈 | 第32页 |
·网络道德失范的原因分析 | 第32-36页 |
·经济利益的驱使 | 第33页 |
·弱化的“道德自律” | 第33-35页 |
·难以形成“道德他律” | 第35-36页 |
·案例分析 | 第36-40页 |
·“彭宇案”事件分析 | 第36-38页 |
·“汶川地震”事件分析 | 第38-39页 |
·“复旦登山门”事件分析 | 第39-40页 |
4 网络媒体道德问题的解决途径 | 第40-45页 |
·网络媒体从业者个人层面 | 第40页 |
·网络媒体组织层面 | 第40-42页 |
·积极改变传统的道德教育方式 | 第40页 |
·加强互联网技术的安全性 | 第40-41页 |
·大力推动网络文明秩序建设 | 第41-42页 |
·加强道德监管 | 第42页 |
·社会层面 | 第42-45页 |
·加强政策引导 | 第42-43页 |
·制定道德制度 | 第43页 |
·尽早制定网络媒体的法律法规 | 第43-45页 |
结论 | 第45-46页 |
参考文献 | 第46-49页 |
致谢 | 第49-50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50-5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