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6-7页 |
| Abstract | 第7-8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2-17页 |
|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2-14页 |
| 1.2 课题的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1.3 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和结构安排 | 第15-17页 |
| 第2章 空间泊松点过程基本原理及实现 | 第17-27页 |
| 2.1 空间点过程简介 | 第17-19页 |
| 2.2 空间齐次泊松点过程(PPP) | 第19-20页 |
| 2.3 空间非齐次泊松点过程 | 第20-26页 |
| 2.3.1 Cox过程 | 第20-23页 |
| 2.3.2 Neyman-Scott过程 | 第23-25页 |
| 2.3.3 硬核过程(Hard-Core过程) | 第25-26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6-27页 |
| 第3章 5G异构网络微蜂窝场景下干扰建模与分析 | 第27-46页 |
| 3.1 系统级仿真平台 | 第27-33页 |
| 3.1.1 系统级仿真平台架构 | 第27页 |
| 3.1.2 系统级仿真程序流程 | 第27-29页 |
| 3.1.3 系统级仿真主要功能模块 | 第29-33页 |
| 3.2 具有层间相关性的MPP-PHP模型干扰分析与仿真 | 第33-40页 |
| 3.2.1 具有层间相关性的MPP-PHP模型 | 第33-34页 |
| 3.2.2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34-40页 |
| 3.3 具有层内相关性的MPP-MCP模型干扰分析与仿真 | 第40-45页 |
| 3.3.1 具有层内相关性的MPP-MCP模型 | 第40-41页 |
| 3.3.2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41-45页 |
| 3.4 本章小结 | 第45-46页 |
| 第4章 5G异构网D2D场景下的干扰建模与分析 | 第46-60页 |
| 4.1 D2D通信技术简介 | 第46-49页 |
| 4.1.1 D2D通信场景 | 第47-48页 |
| 4.1.2 D2D通信的优势 | 第48-49页 |
| 4.2 D2D网络模型和干扰分析 | 第49-52页 |
| 4.2.1 网络模型 | 第49-50页 |
| 4.2.2 干扰分析 | 第50-52页 |
| 4.3 仿真及性能分析 | 第52-59页 |
| 4.3.1 D2D仿真平台 | 第52-54页 |
| 4.3.2 仿真参数设置 | 第54页 |
| 4.3.3 仿真结果分析 | 第54-59页 |
| 4.4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 总结与展望 | 第60-62页 |
| 本文工作总结 | 第60页 |
| 未来工作展望 | 第60-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参考文献 | 第63-67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