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畜牧、动物医学、狩猎、蚕、蜂论文--家禽论文--鸡论文

胚胎期至生长早期鸡肌肉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蛋白质组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英文缩略表第11-12页
第一章 引言第12-18页
    1.1 肌肉发育的研究进展第12-14页
        1.1.1 骨骼肌发育的生物学过程第12页
        1.1.2 肌肉组织学性状与肉品质的关系第12-13页
        1.1.3 影响肌肉发育的因素及信号通路第13-14页
            1.1.3.1 影响肌肉发育的因素第13-14页
            1.1.3.2 影响肌肉发育的信号通路第14页
    1.2 肌内脂肪的研究进展第14-16页
        1.2.1 肌内脂肪发育的生物学过程第14-15页
        1.2.2 肌内脂肪与肉品质的关系第15页
        1.2.3 影响肌内脂肪沉积的因素及信号通路第15-16页
    1.3 蛋白质组学在畜禽生物学中的研究进展第16-17页
        1.3.1 蛋白质组学简介第16页
        1.3.2 常用的蛋白质组学技术第16-17页
        1.3.3 蛋白质组学技术在畜禽研究中的应用第17页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7-18页
第二章 胚胎期鸡胸肌发育及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第18-25页
    2.1 前言第18页
    2.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18-19页
        2.2.1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第18页
        2.2.2 主要仪器与试剂配制第18页
        2.2.3 组织切片流程第18-19页
        2.2.4 肌纤维组织学特性测定第19页
        2.2.5 数据统计分析第19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19-23页
        2.3.1 体重及胸肌发育规律第19-21页
        2.3.2 肌纤维组织学特性变化规律第21-22页
        2.3.3 肌内脂肪沉积规律第22-23页
    2.4 讨论第23-24页
    2.5 小结第24-25页
第三章 利用ITRAQ技术研究胚胎期鸡胸肌蛋白质表达谱第25-44页
    3.1 前言第25页
    3.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25-28页
        3.2.1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第25页
        3.2.2 主要仪器与试剂配制第25-26页
        3.2.3 iTRAQ试验流程第26-27页
        3.2.4 Western blotting试验流程第27页
        3.2.5 Q-PCR第27页
        3.2.6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27-2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28-41页
        3.3.1 iTRAQ蛋白鉴定结果及质量分析第28-30页
        3.3.2 不同品种胸肌蛋白分层聚类分析第30-31页
        3.3.3 不同发育阶段差异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31-36页
        3.3.4 胚胎期Western blot内参的筛选第36-38页
        3.3.5 差异蛋白的Western blot验证第38-41页
    3.4 讨论第41-43页
        3.4.1 iTRAQ技术和Western blot的选择依据第41-42页
        3.4.2 不同品种胸肌蛋白质表达谱的异同分析第42-43页
    3.5 小结第43-44页
第四章 胚胎期胸肌发育及肌内脂肪调控分子机制第44-61页
    4.1 前言第44页
    4.2 试验材料和方法第44页
        4.2.1 试验动物和样品采集第44页
        4.2.2 生物信息学分析第44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44-53页
        4.3.1 不同品种肌肉发育相关差异蛋白的筛选第44-45页
        4.3.2 不同品种肌肉发育相关差异蛋白的GO和Pathway分析第45-47页
        4.3.3 不同品种肌肉发育相关差异蛋白的网络互作第47-50页
        4.3.4 不同品种肌内脂肪相关差异蛋白的筛选第50页
        4.3.5 不同品种肌内脂肪相关差异蛋白的GO和Pathway分析第50-51页
        4.3.6 不同品种肌内脂肪相关差异蛋白的网络互作第51-53页
    4.4 讨论第53-59页
        4.4.1 肌肉发育分子机制及品种差异第53-57页
        4.4.2 肌内脂肪沉积分子机制及品种差异第57-59页
    4.5 小结第59-61页
第五章 全文结论第61-62页
    5.1 主要结论第61页
    5.2 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第61-62页
参考文献第62-69页
附录第69-70页
致谢第70-71页
作者简历第71页

论文共71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江苏吕四港电厂环境成本核算研究
下一篇:概念隐喻理论在大学英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