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1 绪论 | 第8-16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的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的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2页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9-10页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0-12页 |
1.3 研究的内容、方法和思路 | 第12-16页 |
2 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机理的相关理论 | 第16-20页 |
2.1 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理论——泡沫理论 | 第16-17页 |
2.2 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的相关理论方法 | 第17-20页 |
2.2.1 房地产风险的主要测度方法 | 第17-18页 |
2.2.2 房地产市场风险评价的相关理论方法 | 第18-20页 |
3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机理 | 第20-36页 |
3.1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相关属性 | 第20-24页 |
3.1.1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特点 | 第20-21页 |
3.1.2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表现形式 | 第21-23页 |
3.1.3 房地产市场风险的影响 | 第23-24页 |
3.2 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机理 | 第24-27页 |
3.2.1 房地产商品特性导致房地产市场风险 | 第24-25页 |
3.2.2 不健全的市场环境导致房地产市场风险 | 第25-27页 |
3.2.3 人对未来的非理性预期 | 第27页 |
3.3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机理 | 第27-36页 |
3.3.1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的内部机理 | 第27-30页 |
3.3.2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形成的外部机理 | 第30-36页 |
4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评价 | 第36-54页 |
4.1 基于灰色层次分析法的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评价模型 | 第36-43页 |
4.1.1 指标体系构建的意义 | 第36页 |
4.1.2 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 | 第36-37页 |
4.1.3 专家打分 | 第37页 |
4.1.4 风险评价指标的选取 | 第37-38页 |
4.1.5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评价模型的构建 | 第38-43页 |
4.2 榆林市房地产市场风险评价 | 第43-54页 |
4.2.1 榆林市房地产市场现状分析 | 第44-47页 |
4.2.2 模型分析 | 第47-54页 |
5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的对策建议 | 第54-60页 |
5.1 资源型城市政府角度的房地产市场风险防范对策 | 第54-55页 |
5.1.1 中央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 | 第54页 |
5.1.2 地方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调控 | 第54-55页 |
5.2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供需角度风险防范对策 | 第55-57页 |
5.2.1 刚性需求角度防范对策 | 第55-56页 |
5.2.2 投资投机角度防范对策 | 第56页 |
5.2.3 供给方角度防范对策 | 第56-57页 |
5.3 资源型城市房地产市场资金供给角度风险防范对策 | 第57-58页 |
5.4 资源型城市间产业的对接 | 第58-60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6.1 结论 | 第60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附录 1 | 第66-68页 |
附录2 硕士研究生学习阶段发表论文 | 第68-70页 |
致谢 | 第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