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1章 导论 | 第9-14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10页 |
1.2 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2.1 国际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页 |
1.2.2 我国研究文献综述 | 第10-11页 |
1.3 选题意义 | 第11-12页 |
1.4 研究内容与结构安排 | 第12-13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2 结构安排 | 第13页 |
1.5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6 创新点与局限性 | 第13-14页 |
第2章 绿色债券概述 | 第14-19页 |
2.1 绿色债券的定义 | 第14页 |
2.2 绿色债券特点 | 第14-15页 |
2.3 绿色债券种类 | 第15-17页 |
2.4 绿色债券市场规模 | 第17-19页 |
第3章 绿色债券发行的比较分析 | 第19-27页 |
3.1 绿色债券的认定标准及分类 | 第19-20页 |
3.1.1 国际绿色债券标准及项目分类 | 第19页 |
3.1.2 我国绿色债券标准及项目分类 | 第19页 |
3.1.3 共性与差异 | 第19-20页 |
3.2 绿色债券的评估与认证机构 | 第20-22页 |
3.2.1 国际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 | 第21页 |
3.2.2 我国绿色债券的评估认证 | 第21-22页 |
3.2.3 共性与差异 | 第22页 |
3.3 绿色债券的发行主体 | 第22-24页 |
3.3.1 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 | 第23页 |
3.3.2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发行主体 | 第23-24页 |
3.4 绿色债券的报告与信息披露 | 第24-25页 |
3.4.1 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报告与信息披露 | 第24页 |
3.4.2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报告与信息披露 | 第24页 |
3.4.3 典型案例 | 第24-25页 |
3.5 绿色债券的资金流向 | 第25页 |
3.5.1 国际绿色债券市场的资金流向 | 第25页 |
3.5.2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的资金流向 | 第25页 |
3.6 我国绿色债券的认购与投资 | 第25-27页 |
第4章 绿色债券的二级交易市场 | 第27-31页 |
4.1 交易市场概况 | 第27页 |
4.2 投资交易主体 | 第27页 |
4.3 交易方式 | 第27-28页 |
4.4 交易量 | 第28-29页 |
4.5 交易价格 | 第29-31页 |
第5章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 第31-37页 |
5.1 因子分析模型 | 第31页 |
5.2 分析过程 | 第31-35页 |
5.3 因子命名解释 | 第35-37页 |
第6章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完善举措 | 第37-43页 |
6.1 我国绿色债券市场存在的问题 | 第37页 |
6.2 我国债券市场可以向国际市场借鉴的经验 | 第37-38页 |
6.3 下一步发展的政策建议 | 第38-43页 |
第7章 结论 | 第43-44页 |
参考文献 | 第44-46页 |
附录A 2016 年度CBI数据库中我国发行的绿色债券 | 第46-49页 |
附录B 2016 年度符合我国绿色债券标准的贴标绿色债券 | 第49-53页 |
附录C 2016 年度58个交易日交易指数总值的样本数据 | 第53-56页 |
附录D 样本数据标准化 | 第56-58页 |
致谢 | 第58-59页 |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