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林业论文--林业基础科学论文--森林土壤学论文

秦岭山地森林和草甸生态系统土壤碳氮动态特征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摘要第6-9页
Abstract第9-12页
第一章 绪论第17-30页
    1.1 引言第17-18页
    1.2 土壤DOC的研究概况第18-20页
        1.2.1 土壤DOC的组成及来源第18页
        1.2.2 土壤DOC的季节和剖面变化第18-19页
        1.2.3 土壤DOC的影响因子第19-20页
    1.3 土壤无机氮的研究概况第20-22页
        1.3.1 土壤无机氮的研究意义第20-21页
        1.3.2 土壤无机氮的影响因子第21-22页
    1.4 温度和降雨对土壤碳氮影响的研究概况第22-25页
        1.4.1 温度对土壤碳氮动态的影响第22-24页
        1.4.2 降雨对土壤碳氮动态的影响第24-25页
    1.5 土壤主要温室气体的研究概况第25-27页
        1.5.1 土壤CO_2排放的研究概况第25页
        1.5.2 土壤N_2O排放的研究概况第25-26页
        1.5.3 土壤CH_4排放的研究概况第26-27页
    1.6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第27-30页
        1.6.1 研究内容第27-29页
        1.6.2 研究技术路线第29-30页
第二章 山地森林和草甸生态系统土壤CO_2和N_2O排放对温度的敏感性第30-46页
    2.1 引言第30-31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1-33页
        2.2.1 研究样地第31-32页
        2.2.2 样品采集和实验设计第32页
        2.2.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32-33页
        2.2.4 数据分析第33页
    2.3 结果与分析第33-41页
        2.3.1 土壤CO_2的排放速率第33-34页
        2.3.2 土壤N_2O的排放速率第34-35页
        2.3.3 土壤CO_2和N_2O的温度敏感性第35-39页
        2.3.4 土壤特性第39-41页
    2.4 讨论第41-44页
        2.4.1 土壤CO_2的动态特征第41-42页
        2.4.2 土壤N_2O的动态特征第42-43页
        2.4.3 温度对土壤CO_2和N_2O排放速率的影响第43-44页
        2.4.4 土壤特性的变化第44页
    2.5 小结第44-46页
第三章 低温下森林和草甸土壤CH_4和CO_2的动态变化及土壤氮转化第46-59页
    3.1 引言第46-47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47-48页
        3.2.1 研究地点第47页
        3.2.2 土壤取样与实验室培养第47-48页
        3.2.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48页
        3.2.4 数据分析第48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8-54页
        3.3.1 土壤DOC和SUVA第48-49页
        3.3.2 土壤CH_4和CO_2通量速率第49-51页
        3.3.3 土壤氮转化第51-53页
        3.3.4 土壤CH_4和CO_2与土壤特性之间的关系第53-54页
    3.4 讨论第54-58页
        3.4.1 土壤DOC的动态变化第54-55页
        3.4.2 土壤CH_4的动态变化第55-56页
        3.4.3 土壤CO_2的动态变化第56-57页
        3.4.4 土壤氮转化第57-58页
    3.5 小结第58-59页
第四章 山地森林和草甸土壤溶解性有机碳和无机氮的动态变化第59-73页
    4.1 引言第59-60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0-61页
        4.2.1 研究地点第60-61页
        4.2.2 土壤样品采集第61页
        4.2.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61页
        4.2.4 数据分析第61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61-70页
        4.3.1 环境因子第61-62页
        4.3.2 土壤DOC浓度的变化第62-64页
        4.3.3 土壤SOC、TN、C/N和pH的变化第64-67页
        4.3.4 土壤溶解性无机氮浓度的变化第67-68页
        4.3.5 土壤DOC和溶解性无机氮浓度与各控制因子的相关性第68-70页
    4.4 讨论第70-72页
        4.4.1 土壤DOC的动态变化第70-71页
        4.4.2 植被类型对土壤DOC的影响第71页
        4.4.3 土壤可溶性无机氮的动态变化第71-72页
    4.5 小结第72-73页
第五章 增温和减雨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与无机氮的影响第73-88页
    5.1 引言第73-74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4页
        5.2.1 研究样地第74页
        5.2.2 样品采集和试验设计第74页
        5.2.3 土壤理化性质测定第74页
        5.2.4 数据分析第74页
    5.3 结果与分析第74-84页
        5.3.1 增温和减雨对土壤可溶性有机碳的影响第74-76页
        5.3.2 增温和减雨对土壤无机氮的影响第76-79页
        5.3.3 增温和减雨对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第79-83页
        5.3.4 增温和减雨条件下土壤碳氮与土壤主要特征的关系第83-84页
    5.4 讨论第84-87页
        5.4.1 温度与降水对土壤碳氮的影响第84-85页
        5.4.2 土壤碳氮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第85-87页
    5.5 小结第87-88页
第六章 山地森林和草甸土壤微生物量碳的动态变化第88-97页
    6.1 引言第88页
    6.2 研究方法第88-89页
        6.2.1 研究样地第88页
        6.2.2 样品采集和试验设计第88-89页
        6.2.3 土壤微生物量碳的测定第89页
        6.2.4 土壤理化性质的测定第89页
        6.2.5 数据处理第89页
    6.3 结果与分析第89-93页
        6.3.1 不同生态系统土壤MBC的动态变化第89-92页
        6.3.2 土壤MBC与土壤理化性质的相关性分析第92-93页
    6.4 讨论第93-96页
        6.4.1 土壤MBC的季节和剖面变化第93-94页
        6.4.2 植被类型对土壤MBC的影响第94-95页
        6.4.3 温度对土壤MBC的影响第95页
        6.4.4 土壤MBC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第95-96页
    6.5 小结第96-97页
第七章 研究结论、创新点与展望第97-99页
    7.1 主要研究结论第97-98页
    7.2 研究创新点第98页
    7.3 研究展望第98-99页
参考文献第99-126页
附录第126-134页
缩略词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7页
作者简介第137页

论文共13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大矢跨比钢箱拱桥整体吊装支架稳定性分析与安全评价
下一篇:浅析同传过程中对古诗词的翻译处理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