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0-14页 |
1.1.1 国际准则 | 第11-13页 |
1.1.2 法律依据 | 第13页 |
1.1.3 现实基础 | 第13-14页 |
1.2 国内外企业生态质量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 第14-19页 |
1.2.1 国外企业生态质量的研究现状 | 第15-16页 |
1.2.2 国内企业生态质量的研究现状 | 第16-19页 |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 第19-22页 |
1.4 研究思路、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22页 |
1.4.2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1.5 创新点 | 第22-24页 |
第2章 企业生态质量的内涵与相关理论 | 第24-41页 |
2.1 质量观 | 第24-31页 |
2.1.1 质量的定义 | 第24-27页 |
2.1.2 质量的环境 | 第27-28页 |
2.1.3 质量的分类 | 第28-29页 |
2.1.4 质量的理论 | 第29-31页 |
2.2 生态质量观 | 第31-36页 |
2.2.1 企业生态质量的内涵 | 第31-33页 |
2.2.2 企业生态质量的特点 | 第33-34页 |
2.2.3 企业生态质量的形成过程 | 第34-36页 |
2.3 企业生态质量的相关理论 | 第36-41页 |
2.3.1 限额与交易机制 | 第37页 |
2.3.2 可持续发展理论[63] | 第37-38页 |
2.3.3 CDM机制 | 第38-39页 |
2.3.4 生态文明理论 | 第39-41页 |
第3章 企业生态质量综合评价体系的构建 | 第41-56页 |
3.1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1-47页 |
3.1.1 一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2-43页 |
3.1.2 二级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43-47页 |
3.2 确定评价对象评价集 | 第47-49页 |
3.3 评价指标体系的权重确定 | 第49-56页 |
3.3.1 一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49-52页 |
3.3.2 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 | 第52-54页 |
3.3.3 确定二级评价指标集评价矩阵 | 第54-56页 |
第4章 企业生态质量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 第56-60页 |
4.1 确定评价对象指标集与评价集 | 第56页 |
4.2 确定评价指标权系数向量 | 第56-57页 |
4.3 确定隶属度矩阵R | 第57页 |
4.4 二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 第57页 |
4.5 一级指标模糊综合评判 | 第57-58页 |
4.6 确定模糊综合评判结果 | 第58页 |
4.7 评判结果分析 | 第58-60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0-62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5.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5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5-66页 |
附录 | 第66-73页 |
附录一: 附件一国家 | 第66-67页 |
附录二: 企业生态质量综合评价 | 第67-70页 |
附录三: 企业生态质量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各级指标的权重调查表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