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小说论文--新体小说论文

论新时期知青小说中的“离开—归来”叙事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引言第9-11页
第一章 知青小说“离开——归来”叙事的基本类型第11-21页
    第一节 “离开——归来”类第11-14页
    第二节 “归来——再离开”类第14-16页
    第三节 “离开——归来——再离开”类第16-21页
第二章 知青小说“离开——归来”叙事的主题表达第21-47页
    第一节 一代知青的命运书写第21-26页
        一、梦归何处第21-23页
        二、有怨无悔第23-26页
    第二节 一代知青的文化思考第26-35页
        一、城乡文化对照下的精神归宿第26-29页
        二、中外文化碰撞中的价值追寻第29-32页
        三、乡村生活体验中的文化审视第32-35页
    第三节 一代知青对上山下乡运动的评判第35-47页
        一、认同:青春无悔第35-38页
        二、否定:蹉跎岁月第38-42页
        三、反思:作何贡献第42-47页
第三章 知青小说“离开——归来”叙事的叙事学特征第47-61页
    第一节 情节结构第47-52页
        一、线性结构第47-49页
        二、网状结构第49-50页
        三、板块结构第50-52页
    第二节 叙述人称第52-57页
        一、第一人称第52-55页
        二、第三人称第55-57页
    第三节 叙述视角第57-61页
        一、全知叙事第58-59页
        二、限制叙事第59-61页
第四章 知青小说“离开——归来”叙事的价值意义与局限第61-81页
    第一节 知青的人生记录与新边缘人形象的刻画第61-68页
        一、知青的生命写照第61-63页
        二、新边缘人形象的塑造第63-68页
    第二节 与鲁迅小说模式的异同第68-76页
        一、与鲁迅小说模式的相似之处第69-73页
        二、与鲁迅小说模式的相异之处第73-76页
    第三节 知青小说“离开——归来”叙事模式的局限性第76-81页
        一、永远在路上第76-77页
        二、知青生活观照视角的局限第77-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7页
致谢第87-88页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第88页

论文共8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期权做市商业务验证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下一篇:基于高频数据的统计套利组合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