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建筑科学论文--建筑理论论文--建筑史论文--专史论文--园林建筑史论文

襄阳习家池园林流变研究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页
1 绪论第8-12页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9页
    1.2 研究方法第9页
    1.3 相关研究进展第9-12页
        1.3.1 国内园林史研究第9-10页
        1.3.2 习家池相关研究第10-12页
2 习家池起源——东汉时期,名园初现第12-22页
    2.1 襄阳简介第12-13页
    2.2 选址第13-14页
    2.3 习家池园主及建园年代第14-15页
    2.4 时代背景第15-17页
        2.4.1 东汉时期的园林风格第15-16页
        2.4.2 东汉时期的襄阳第16-17页
    2.5 园池要素第17-20页
        2.5.1 水体第17-18页
        2.5.2 建筑第18-19页
        2.5.3 道路第19页
        2.5.4 植物第19-20页
    2.6 园林功能第20-21页
    2.7 特点及成就——郊野园林第一家第21-22页
3 后世习家池流变——屡废屡兴,千古流传第22-46页
    3.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习家池第22-24页
        3.1.1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襄阳第22-23页
        3.1.2 习家池的变化第23-24页
    3.2 唐代的习家池第24-27页
        3.2.1 园池要素第25-26页
        3.2.2 园林功能第26页
        3.2.3 文化象征第26-27页
    3.3 宋代的习家池第27-32页
        3.3.1 园池要素第28-31页
        3.3.2 园林功能第31-32页
    3.4 明代的习家池第32-35页
        3.4.1 正德年间第32-34页
        3.4.2 嘉靖年间第34-35页
    3.5 清代的习家池第35-39页
        3.5.1 康熙年间第35-36页
        3.5.2 乾隆年间第36页
        3.5.3 道光、同治年间第36-38页
        3.5.4 园林功能第38-39页
    3.6 近现代时期的习家池第39-45页
        3.6.1 近代习家池第39-41页
        3.6.2 现代习家池第41-45页
    3.7 园池内容变化总结第45-46页
4 总结与分析第46-55页
    4.1 习家池园林造园成就第46-51页
        4.1.1 选址第46-50页
        4.1.2 造园思想第50页
        4.1.3 襄阳隐士文化的载体第50-51页
    4.2 习家池——沧海遗珠第51-52页
    4.3 名园复兴——习家池园林建设的评价与未来发展方向第52-55页
5 不足与展望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现金股利、高管薪酬差距与企业绩效--以A股制造业上市公司为例
下一篇:欧亚卖场十五周年庆项目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