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

P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绪论第10-15页
    0.1 研究背景第10页
    0.2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第10-12页
        0.2.1 研究目的第10-11页
        0.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0.3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2-13页
        0.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3页
        0.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3页
    0.4 研究方法第13-14页
        0.4.1 文献研究法第14页
        0.4.2 问卷调查法第14页
    0.5 论文创新点第14-15页
1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第15-20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5-17页
        1.1.1 大气污染第15页
        1.1.2 治理第15-16页
        1.1.3 网络化治理第16-17页
    1.2 网络化治理理论的内涵第17-20页
        1.2.1 设计网络第17-18页
        1.2.2 连接的纽带第18页
        1.2.3 网络与责任困境第18-19页
        1.2.4 网络化治理能力建设第19-20页
2 P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及问题第20-30页
    2.1 P市大气污染治理的现状第20-23页
    2.2 P市大气污染治理中存在的问题第23-30页
        2.2.1 大气污染防治措施不完善第23-24页
        2.2.2 大气污染治理主体责任不明确第24-25页
        2.2.3 公众参与度较低第25-26页
        2.2.4 政府重视度不够第26-28页
        2.2.5 治理内容碎片化第28-30页
3 P市大气污染治理问题的原因第30-35页
    3.1 网络设计不合理第30-31页
        3.1.1 政府工作人员网络治理观念缺失第30页
        3.1.2 缺乏合理的网络类型第30-31页
    3.2 网络化治理连接纽带不健全第31-32页
        3.2.1 缺乏深度纽带关系第31页
        3.2.2 缺乏有效网络沟通机制第31-32页
    3.3 网络责任机制不完善第32-33页
        3.3.1 激励机制不健全第32-33页
        3.3.2 共担风险制度不完善第33页
    3.4 网络化治理能力不足第33-35页
        3.4.1 政府组织缺乏有效管理能力第33页
        3.4.2 治理型公共雇员缺失第33-35页
4 P市大气污染的解决对策第35-40页
    4.1 重构网络设计第35-36页
        4.1.1 树立正确网络治理观念第35页
        4.1.2 确定合理的大气污染治理网络类型第35-36页
    4.2 完善大气污染网络化治理纽带第36-37页
        4.2.1 构建深层纽带关系第36页
        4.2.2 构建网络沟通机制第36-37页
    4.3 完善网络责任机制第37-38页
        4.3.1 建立大气污染激励机制第37页
        4.3.2 完善治理主体间共担风险制度第37-38页
    4.4 提高政府的网络化治理能力第38-40页
        4.4.1 提高政府大气污染管理能力第38页
        4.4.2 培养治理型公共雇员第38-40页
结束语第40-41页
参考文献第41-44页
附录第44-47页
致谢第47-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我国垄断高价的反垄断法规制
下一篇:资质过剩感知对员工越轨行为的影响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