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无线电电子学、电信技术论文--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论文--激光技术、微波激射技术论文--激光的应用论文

飞秒激光制备微纳米周期结构的热辐射特性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第1章 绪论第11-27页
    1.1 研究背景第11-14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4-26页
    1.3 本文研究内容第26-27页
第2章 微纳米周期结构与光作用的理论及方法第27-44页
    2.1 金属的色散模型第27-28页
    2.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第28-35页
        2.2.1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色散关系第28-31页
        2.2.2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特征长度第31-33页
        2.2.3 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激发方式第33-35页
    2.3 基尔霍夫热辐射定律第35-37页
    2.4 严格耦合波分析(RCWA)第37-41页
    2.5 利用表面等离子体激元共振效应控制热辐射的物理过程第41-43页
    2.6 本章小结第43-44页
第3章 飞秒激光制备微纳米周期结构第44-63页
    3.1 飞秒激光与物质相互作用第44-49页
    3.2 斜入射飞秒激光制备周期可控纳米级周期结构第49-56页
        3.2.1 实验装置第50-51页
        3.2.2 实验结果及分析第51-54页
        3.2.3 飞秒激光诱导纳米级光栅结构的RCWA分析第54-56页
    3.3 飞秒激光直写制备微米级周期结构第56-62页
        3.3.1 实验装置第57-58页
        3.3.2 实验结果第58-60页
        3.3.3 微米级光栅结构的RCWA分析第60-62页
    3.4 本章小结第62-63页
第4章 一维光栅结构的热辐射增强特性第63-79页
    4.1 样品制备及测量装置第63-67页
    4.2 光栅周期对热辐射增强影响第67-71页
    4.3 不同材料的热辐射增强第71-73页
    4.4 不同温度时的热辐射增强第73-74页
    4.5 不同观察角度的热辐射增强第74-76页
    4.6 双周期一维光栅结构的热辐射增强第76-78页
    4.7 本章小结第78-79页
第5章 二维光栅结构的热辐射增强特性第79-89页
    5.1 样品制备及测量装置第79-81页
    5.2 单周期同心矩形结构的热辐射增强第81-84页
    5.3 双周期同心矩形结构的热辐射增强第84-86页
    5.4 同心圆环结构的热辐射增强第86-88页
    5.5 本章小结第88-89页
第6章 结论与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99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申请的专利第99-100页
致谢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沈阳SZ集团地铁工程项目成本管理研究
下一篇:M玉米仓储加工企业风险管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