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大型湖泊湿地水面面积变化及其生态效应研究
|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8页 |
| 第一章 绪论 | 第12-19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2-13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6-18页 |
| 1.3.1 论文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 1.3.2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1.4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 | 第19-23页 |
| 2.1 内蒙古湖群分布概况 | 第19-20页 |
| 2.2 研究区湖泊概况 | 第20-23页 |
| 2.2.1 呼伦湖 | 第20页 |
| 2.2.2 达里诺尔湖 | 第20-21页 |
| 2.2.3 查干诺尔湖 | 第21页 |
| 2.2.4 岱海 | 第21页 |
| 2.2.5 泊江海 | 第21-22页 |
| 2.2.6 东居延海 | 第22-23页 |
| 第三章 湖泊湿地数据资料与遥感解译 | 第23-27页 |
| 3.1 数据资料 | 第23-24页 |
| 3.1.1 遥感影像数据 | 第23-24页 |
| 3.1.2 气象数据和矢量数据 | 第24页 |
| 3.2 湖泊湿地水面提取 | 第24-26页 |
| 3.2.1 遥感影像预处理 | 第24-25页 |
| 3.2.2 水体光谱特征分析 | 第25页 |
| 3.2.3 湖泊湿地提取方法 | 第25-26页 |
| 3.3 湖泊湿地提取验证 | 第26-27页 |
| 第四章 内蒙古湖泊水面面积变化的时空过程 | 第27-44页 |
| 4.1 湖泊水面面积的时间变化过程分析 | 第27-34页 |
| 4.1.1 呼伦湖水面面积变化分析 | 第27-28页 |
| 4.1.2 达里诺尔湖水面面积变化分析 | 第28-29页 |
| 4.1.3 查干诺尔湖水面面积变化分析 | 第29-31页 |
| 4.1.4 岱海水面面积变化分析 | 第31-32页 |
| 4.1.5 泊江海水面面积变化分析 | 第32-33页 |
| 4.1.6 东居延海水面面积变化分析 | 第33-34页 |
| 4.2 内蒙古不同区域湖泊空间变化过程 | 第34-44页 |
| 4.2.1 东部典型湖泊空间分异性特征分析 | 第34-37页 |
| 4.2.2 中部典型湖泊空间分异性特征分析 | 第37-40页 |
| 4.2.3 西部典型湖泊空间分异性特征分析 | 第40-44页 |
| 第五章 湖泊湿地水面面积变化驱动因素分析 | 第44-62页 |
| 5.1 各典型湖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44-50页 |
| 5.1.1 呼伦湖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44-45页 |
| 5.1.2 达里诺尔湖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45-46页 |
| 5.1.3 查干诺尔湖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46-47页 |
| 5.1.4 岱海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47-48页 |
| 5.1.5 泊江海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48-49页 |
| 5.1.6 东居延海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49-50页 |
| 5.2 内蒙古不同区域气候变化分析 | 第50-52页 |
| 5.2.1 内蒙古东部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50-51页 |
| 5.2.2 内蒙古中部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51-52页 |
| 5.2.3 内蒙古西部地区气候变化分析 | 第52页 |
| 5.3 各典型湖区不同年代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52-62页 |
| 5.3.1 呼伦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53-54页 |
| 5.3.2 达里诺尔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54-56页 |
| 5.3.3 查干诺尔湖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56-57页 |
| 5.3.4 岱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57-58页 |
| 5.3.5 泊江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58-60页 |
| 5.3.6 东居延海地区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分析 | 第60-62页 |
| 第六章 湖泊湿地水面面积变化产生的生态效应 | 第62-75页 |
| 6.1 湖区周围植被覆盖度的变化 | 第62-72页 |
| 6.1.1 植被覆盖度估算方法 | 第62页 |
| 6.1.2 各湖区周围植被覆盖度变化分析 | 第62-72页 |
| 6.2 各湖区周围盐碱地变化 | 第72-73页 |
| 6.3 各湖区周围沙地变化 | 第73-75页 |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5-77页 |
| 7.1 结论 | 第75-76页 |
| 7.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76-77页 |
| 参考文献 | 第77-82页 |
| 在学期间的科研成果 | 第82-83页 |
| 致谢 | 第8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