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19页 |
1.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概况 | 第12-15页 |
1.1.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历史及发展现状 | 第12-13页 |
1.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分类 | 第13-15页 |
1.1.3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发展趋势及存在的问题 | 第15页 |
1.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特点及施工方法 | 第15-18页 |
1.2.1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特点 | 第15-16页 |
1.2.2 钢管混凝土拱桥的施工方法 | 第16-18页 |
1.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第2章 有限元分析模型 | 第19-29页 |
2.1 工程概况 | 第19-23页 |
2.1.1 工程简介 | 第19-21页 |
2.1.2 主拱结构 | 第21-22页 |
2.1.3 桥面系及拱上支墩(横梁)结构形式 | 第22-23页 |
2.2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 第23-26页 |
2.2.1 钢管混凝土弦管模拟 | 第24-25页 |
2.2.2 连接系模拟 | 第25页 |
2.2.3 拱上立柱模拟 | 第25页 |
2.2.4 桥面系模拟 | 第25-26页 |
2.2.5 拱座基础及拱脚支座的模拟 | 第26页 |
2.3 荷载的模拟 | 第26-29页 |
2.3.1 结构自重 | 第26页 |
2.3.2 桥面二期荷载 | 第26页 |
2.3.3 活载 | 第26-27页 |
2.3.4 风荷载 | 第27页 |
2.3.5 温度影响力 | 第27-28页 |
2.3.6 施工荷载 | 第28-29页 |
第3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静力行为影响参数研究 | 第29-48页 |
3.1 龙门黄河大桥静力特性分析 | 第29-34页 |
3.1.1 龙门黄河大桥在各分项荷载作用下的内力分析 | 第29-32页 |
3.1.2 龙门黄河大桥在荷载作用下的应力分析 | 第32-34页 |
3.2 矢跨比对结构静力行为影响分析 | 第34-40页 |
3.2.1 引言 | 第34-35页 |
3.2.2 恒载作用下拱肋内力随矢跨比的变化分析 | 第35-37页 |
3.2.3 活载作用下拱肋内力随矢跨比的变化分析 | 第37-39页 |
3.2.4 跨中挠度随矢跨比的变化规律 | 第39-40页 |
3.3 拱轴系数对拱桥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0-45页 |
3.3.1 拱肋合理拱轴线的提出 | 第40页 |
3.3.2 拱轴线形确定 | 第40-41页 |
3.3.3 几种常用拱轴线线形 | 第41-43页 |
3.3.4 不同拱轴系数对结构内力影响 | 第43-45页 |
3.4 内倾角对拱桥静力性能的影响分析 | 第45-47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4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48-67页 |
4.1 结构自振特性分析 | 第48-51页 |
4.1.1 特征值方程的建立 | 第48-49页 |
4.1.2 特征值方程的求解 | 第49-51页 |
4.2 龙门黄河大桥自振特性分析 | 第51-55页 |
4.3 自振特性影响因素 | 第55-66页 |
4.3.1 矢跨比对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56-58页 |
4.3.2 内倾角对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58-60页 |
4.3.3 横撑布置形式对自振特性的影响 | 第60-66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66-67页 |
第5章 钢管混凝土拱桥稳定性分析 | 第67-84页 |
5.1 拱桥稳定性分析概述 | 第67-68页 |
5.1.1 两类稳定性问题 | 第67页 |
5.1.2 稳定问题的计算方法 | 第67-68页 |
5.2 特征值稳定性方法的基本理论 | 第68-73页 |
5.3 龙门黄河大桥特征值稳定性分析 | 第73-74页 |
5.4 稳定特性影响因素分析 | 第74-83页 |
5.4.1 矢跨比对稳定性影响 | 第74-76页 |
5.4.2 内倾角对稳定性影响 | 第76-78页 |
5.4.3 横撑形式对稳定性影响 | 第78-81页 |
5.4.4 拱肋刚度对稳定性影响 | 第81-83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83-84页 |
结论 | 第84-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8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