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引言 | 第11-14页 |
1.1 选题依据与研究意义 | 第11页 |
1.2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 第11-12页 |
1.2.1 工作区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2.2 存在的主要不足 | 第12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2-13页 |
1.4 完成工作量 | 第13-14页 |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 第14-22页 |
2.1 自然地理概况 | 第14-15页 |
2.2 研究区大地构造位置 | 第15-17页 |
2.3 区域地层 | 第17-18页 |
2.4 区域构造 | 第18-20页 |
2.4.1 褶皱构造 | 第18页 |
2.4.2 断裂构造 | 第18-19页 |
2.4.3 区域内的变质作用 | 第19-20页 |
2.5 区域岩浆岩 | 第20-21页 |
2.6 区域矿产 | 第21-22页 |
第三章 矿床地质特征 | 第22-31页 |
3.1 矿区地质概况 | 第22-26页 |
3.1.1 矿区地层 | 第22-23页 |
3.1.2 矿区构造 | 第23-25页 |
3.1.3 矿区岩浆岩 | 第25-26页 |
3.2 矿体地质特征 | 第26-28页 |
3.3 矿石特征 | 第28-30页 |
3.3.1 矿石矿物组成 | 第28页 |
3.3.2 矿石结构构造 | 第28-30页 |
3.4 围岩蚀变 | 第30-31页 |
第四章 矿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 | 第31-39页 |
4.1 样品采集与测试 | 第31-32页 |
4.2 数据处理 | 第32页 |
4.3 元素组合特征 | 第32-34页 |
4.3.1 相关分析 | 第32-33页 |
4.3.2 R型聚类分析 | 第33-34页 |
4.4 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异常评价 | 第34-38页 |
4.4.1 元素组合特征 | 第34页 |
4.4.2 异常评价与验证 | 第34-38页 |
4.5 小结 | 第38-39页 |
第五章 矿区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 | 第39-60页 |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39-40页 |
5.2 黑云母的化学成分特征 | 第40-44页 |
5.3 黑云母结晶的物理化学条件 | 第44-46页 |
5.3.1 温度和氧逸度 | 第44-46页 |
5.3.2 压力与深度 | 第46页 |
5.4 黑云母中铝的晶体化学行为 | 第46-49页 |
5.4.1 黑云母中Al~(VI)含量与其结晶压力的关系 | 第46-47页 |
5.4.2 黑云母中Al~(VI)含量与其结晶温度的关系 | 第47-49页 |
5.5 黑云母成分对其岩体碱度的响应 | 第49-55页 |
5.5.1 不同矿床类型中岩体碱度 | 第50-51页 |
5.5.2 碱度对成矿的影响 | 第51-55页 |
5.6 成岩成矿意义探讨 | 第55-60页 |
5.6.1 成岩环境探讨 | 第55-56页 |
5.6.2 成矿意义的探讨 | 第56-60页 |
第六章 主要认识及结论 | 第60-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72页 |
附表 | 第72-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