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4页 |
| 英文摘要 | 第4-8页 |
| 1 引言 | 第8-20页 |
| ·选题背景和意义 | 第8页 |
| ·镁合金塑性变形 | 第8-14页 |
| ·滑移 | 第8-10页 |
| ·孪生 | 第10页 |
| ·镁合金晶体取向及其表示方法 | 第10-14页 |
| ·镁合金的各向异性 | 第14-17页 |
| ·镁合金基面织构的形成 | 第14页 |
| ·变形条件对镁合金各向异性的影响 | 第14-17页 |
| ·镁合金中的二次孪晶 | 第17页 |
| ·镁合金的断裂机制 | 第17-18页 |
| ·论文研究工作 | 第18-20页 |
| 2 试验方法和试验材料 | 第20-28页 |
| ·试验材料 | 第20-21页 |
| ·均匀组织材料 | 第20页 |
| ·混晶组织材料 | 第20-21页 |
| ·拉伸试验 | 第21-22页 |
| ·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 | 第22-26页 |
| ·基本工作原理 | 第22-23页 |
| ·EBSD 样品制备 | 第23页 |
| ·EBSD 数据分析 | 第23-26页 |
| ·透射电镜方法 | 第26-28页 |
| 3 AZ31 镁合金室温拉伸各向异性 | 第28-40页 |
| ·室温单轴拉伸试验 | 第28页 |
| ·力学参数分析 | 第28-30页 |
| ·力学各向异性 | 第28-30页 |
| ·微观组织及织构定量表征 | 第30-34页 |
| ·拉伸过程中微观组织演变 | 第30-32页 |
| ·拉伸过程中织构演变 | 第32-34页 |
| ·透射电镜观察 | 第34-35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35-38页 |
| ·初始织构对孪晶和滑移的影响 | 第35-36页 |
| ·孪晶对应变硬化的影响 | 第36-38页 |
| ·本章小结 | 第38-40页 |
| 4 组织对 AZ31 镁合金力学性能的影响 | 第40-54页 |
| ·组织对力学参数的影响 | 第40-41页 |
| ·组织对宏观断口的影响 | 第41-44页 |
| ·均匀样品组织宏观断口 | 第41-42页 |
| ·混晶组织样品宏观断口 | 第42-44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44-52页 |
| ·混晶组织在变形过程中的组织演变 | 第44-45页 |
| ·样品中心和表面变形 | 第45-50页 |
| ·混晶组织对断裂的作用 | 第50-52页 |
| ·本章小结 | 第52-54页 |
| 5 {10(?)2}-{10(?)2}孪晶 | 第54-70页 |
| ·{10(?)2}-{10(?)2}孪晶 | 第54-63页 |
| ·大晶粒中孪晶变体形貌 | 第54-55页 |
| ·{10(?)2}-{10(?)2}孪晶的产生 | 第55-57页 |
| ·{10(?)2}-{10(?)2}孪晶组织演变 | 第57-63页 |
| ·理论计算{10(?)2}-{10(?)2}孪晶变体 | 第63-66页 |
| ·实际{10(?)2}-{10(?)2}孪晶应变张量计算 | 第66-68页 |
| ·{10(?)2}-{10(?)2}孪晶与一次孪晶应变协调 | 第66-68页 |
| ·分析与讨论 | 第68页 |
| ·二次孪晶产生的原因及作用 | 第68页 |
| ·本章小结 | 第68-70页 |
| 6 结论 | 第70-72页 |
| 致谢 | 第72-74页 |
| 参考文献 | 第74-80页 |
| 附录 | 第80页 |
| 作者在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第8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