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 第9-11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0-11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1.2.1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3页 |
1.2.2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研究路线与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3.1 研究路线 | 第14页 |
1.3.2 研究对象 | 第14-15页 |
1.4 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 第15-17页 |
1.4.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4.2 创新点 | 第15-17页 |
2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理论基础 | 第17-21页 |
2.1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概述 | 第17-18页 |
2.1.1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含义与原则 | 第17-18页 |
2.1.2 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模式与管理内容 | 第18页 |
2.2 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相关理论 | 第18-21页 |
2.2.1 福利经济学和新福利经济学理论 | 第18-19页 |
2.2.2 社会保障的“平等、效率、公平”理论 | 第19-20页 |
2.2.3 监管理论 | 第20-21页 |
3 H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政策与现状 | 第21-38页 |
3.1 H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管理的发展历史 | 第21-22页 |
3.2 H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现行政策 | 第22-23页 |
3.3 H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现状 | 第23-38页 |
3.3.1 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参保与缴费现状 | 第24-26页 |
3.3.2 养老金支付待遇现状 | 第26-27页 |
3.3.3 基金收支结余与运营现状 | 第27-31页 |
3.3.4 基金监督管理现状 | 第31-32页 |
3.3.5 H省与发达省市基金管理现状对比 | 第32-38页 |
4 H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问题与原因 | 第38-46页 |
4.1 H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中的问题 | 第38-41页 |
4.1.1 扩面困难、中断缴费现象严重 | 第38-39页 |
4.1.2 养老金待遇增速低、收入分配差距大 | 第39-40页 |
4.1.3 收支不平衡、结余基金投资运营收益低 | 第40-41页 |
4.1.4 基金监管力度小、制度执行效果差 | 第41页 |
4.2 H省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问题的成因 | 第41-46页 |
4.2.1 组织模式落后、工资管理不规范 | 第41-43页 |
4.2.2 政府对养老金给付管理粗放,忽视分配的公平性 | 第43-44页 |
4.2.3 基金管理和运营职能不明晰、投资理念落后 | 第44-45页 |
4.2.4 基金监管方式落后,缺乏机制创新 | 第45-46页 |
5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管理的对策 | 第46-58页 |
5.1 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筹集水平 | 第46-49页 |
5.1.1 加强精细化管理,为基金筹集提供制度支持 | 第46-47页 |
5.1.2 完善工资管理及缴费制度、扩大参保覆盖面 | 第47-48页 |
5.1.3 构建“助保”体系,关注重点人群参保工作 | 第48-49页 |
5.1.4 加大宣传,提高城镇就业人员的参保缴费意识 | 第49页 |
5.2 规范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出管理 | 第49-51页 |
5.2.1 严禁提前退休,出台延迟退休时间表,控制退休人数的过快增长 | 第49-50页 |
5.2.2 加强流程建设,防范道德风险 | 第50-51页 |
5.2.3 提高退休职工养老金给付标准,缩小收入差距、注重分配公平 | 第51页 |
5.3 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管理水平 | 第51-54页 |
5.3.1 区分基金管理与运营职能,划分角色 | 第51-52页 |
5.3.2 合理配置基金资产,加强预算管理 | 第52页 |
5.3.3 拓宽基金的投资运营途径,实现保值增值 | 第52页 |
5.3.4 丰富基金投资运营的机构选择 | 第52-53页 |
5.3.5 兼顾基金投资运营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 | 第53-54页 |
5.4 加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监督管理 | 第54-58页 |
5.4.1 加快信息化建设,建立联合监管制度 | 第54-55页 |
5.4.2 建立基金运行的风险预警机制,明确责任主体 | 第55页 |
5.4.3 强化基金投资运营管理,避免监管真空 | 第55-56页 |
5.4.4 加快基金管理立法,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 第56-58页 |
结语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致谢 | 第62-6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清单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