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内容和目的 | 第9-10页 |
1.3 研究方法 | 第10页 |
1.4 研究思路和技术路线图 | 第10-12页 |
1.5 研究意义和创新点 | 第12页 |
1.6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2-15页 |
1.6.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6.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5页 |
第二章 理论综述 | 第15-19页 |
2.1 作业成本法的概念和核算方法 | 第15-16页 |
2.1.1 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 第15页 |
2.1.2 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方法 | 第15-16页 |
2.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 第16-18页 |
2.2.1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概念 | 第16-17页 |
2.2.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方法 | 第17-18页 |
2.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优点 | 第18-19页 |
第三章 案例介绍 | 第19-27页 |
3.1 A勘测设计研究院基本情况介绍 | 第19页 |
3.2 A院现行勘测设计项目成本核算、归集模式分析 | 第19-22页 |
3.2.1 选取的项目基本资料 | 第19页 |
3.2.2 A院成本核算和归集模式 | 第19-22页 |
3.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A院的可行性分析 | 第22-25页 |
3.3.1 间接成本构成以人工成本为主 | 第22页 |
3.3.2 建立了企业工时管理系统 | 第22-25页 |
3.4 A院勘测设计项目成本核算模式问题分析 | 第25-27页 |
3.4.1 项目成本核算需进一步改善,间接成本分配方式有待进一步改进 | 第25-26页 |
3.4.2 间接费用分配需要更加贴近项目实际 | 第26页 |
3.4.3 集团内部的资源分配方式有待进一步改善 | 第26-27页 |
第四章 作业成本法在项目人工成本分配中的应用 | 第27-35页 |
4.1 成本动因分析 | 第27-32页 |
4.1.1 勘测设计项目的作业流程分析 | 第27-31页 |
4.1.2 A院勘测设计项目间接成本构成分析 | 第31-32页 |
4.2 间接成本的分配原则 | 第32-33页 |
4.2.1 作业成本原则 | 第32页 |
4.2.2 成本效益均衡原则 | 第32-33页 |
4.2.3 重要性原则和真实性原则 | 第33页 |
4.2.4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原则 | 第33页 |
4.3 成本动因设计 | 第33-35页 |
4.3.1 人工工时 | 第34页 |
4.3.2 任务产值 | 第34页 |
4.3.3 设备工时和车辆使用工时 | 第34-35页 |
第五章 A院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案例研究 | 第35-43页 |
5.1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勘测设计项目人工成本分配中的应用 | 第35-39页 |
5.1.1 项目基本资料 | 第35页 |
5.1.2 项目产能成本率计算 | 第35-37页 |
5.1.3 项目时间方程构建 | 第37-38页 |
5.1.4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项目人工成本计算 | 第38页 |
5.1.5 传统作业成本法下的人工成本分配对比 | 第38-39页 |
5.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研发费用核算中的应用 | 第39-41页 |
5.3 案例总结 | 第41-43页 |
5.3.1 研究结论 | 第41-42页 |
5.3.2 研究局限性 | 第42-43页 |
第六章 A院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应用建议 | 第43-50页 |
6.1 企业组织层面 | 第43-44页 |
6.1.1 加强部门沟通 | 第43页 |
6.1.2 推进宣传工作 | 第43-44页 |
6.1.3 成立项目组 | 第44页 |
6.2 技术层面 | 第44-45页 |
6.2.1 聘请专业团队 | 第44页 |
6.2.2 促进工时管理系统与勘测设计工作紧密结合和实际应用 | 第44-45页 |
6.2.3 保障工时管理系统的持续维护和改进 | 第45页 |
6.3 具体实施层面 | 第45-48页 |
6.3.1 明确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实施步骤 | 第45-47页 |
6.3.2 严格工时申报的审核制度,确保工时数据的真实可靠 | 第47页 |
6.3.3 发挥项目工时投入中的“信息不对称”优势 | 第47-48页 |
6.3.4 定期开展工时统计工作的理论学习,完善工时统计的后续工作 | 第48页 |
6.4 行业层面 | 第48-50页 |
6.4.1 加强行业交流 | 第48页 |
6.4.2 促进统一行业标准的形成 | 第48-50页 |
参考文献 | 第50-53页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53-54页 |
致谢 | 第54-5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