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五服以制罪”在两晋司法中的应用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1页 |
一、选题目的 | 第9页 |
二、主要内容 | 第9-11页 |
一、“准五服以制罪”概念厘定 | 第11-14页 |
(一) 关于服叙 | 第11-12页 |
(二) 定义与内涵辨析 | 第12-14页 |
1. 传统定义 | 第12页 |
2. 内涵辨析 | 第12-14页 |
二“准五服以制罪”的产生基础 | 第14-21页 |
(一) “亲亲”“尊尊”的礼法基础 | 第14-16页 |
(二) 礼法结合的推动 | 第16-18页 |
(三) 丧服制度的理论支持 | 第18-21页 |
三“准五服以制罪”在两晋司法中的应用 | 第21-46页 |
(一) 亲属相犯 | 第21-31页 |
1. 卑幼犯尊长 | 第21-29页 |
2. 尊长犯卑幼 | 第29-31页 |
(二) 亲属株连 | 第31-37页 |
1. 关于谋反重罪中的“夷三族” | 第32-35页 |
2. “已出之女”的变迁——服制精神的渗透 | 第35-36页 |
3. 关于“劫”罪中的株连 | 第36-37页 |
(三) 亲属容隐 | 第37-41页 |
1. 容隐——服制原则的应有之义 | 第37-40页 |
2. 两晋时期容隐的服制范围 | 第40-41页 |
(四) 八议 | 第41-46页 |
1. “士大夫”的法律特权 | 第41-43页 |
2. 晋“议亲”范围的探讨 | 第43-46页 |
结语 | 第46-48页 |
致谢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