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0页 |
| 1.2 选题目的 | 第10-11页 |
| 1.3 文献综述 | 第11-13页 |
| 1.3.1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1-12页 |
| 1.3.2 国内研究综述 | 第12-13页 |
| 1.4 相关概念界定 | 第13-14页 |
| 1.5 研究内容、思路与方法 | 第14-17页 |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 1.5.2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5-16页 |
| 1.5.3 研究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 第16-17页 |
| 第2章 中职学校全员德育的基本理念 | 第17-22页 |
| 2.1 全员德育理念 | 第17-19页 |
| 2.1.1 全员德育理念的提出 | 第17页 |
| 2.1.2 全员德育理念的必要性 | 第17-18页 |
| 2.1.3 全员德育理念的可行性 | 第18-19页 |
| 2.2 全员德育理念的具体内涵 | 第19-20页 |
| 2.3 全员德育理念的实施 | 第20-22页 |
| 2.3.1 全员德育对学校的全体教职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 第20页 |
| 2.3.2 师生谈心交流制度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必要途径 | 第20页 |
| 2.3.3 全员德育工作保障——班主任与科任教师及学生讨论 | 第20页 |
| 2.3.4 全员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家校沟通制度 | 第20-22页 |
| 第3章 全员德育背景下班级管理现状、问题及原因 | 第22-27页 |
| 3.1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班级管理现状 | 第22-24页 |
| 3.1.1 管理的目标 | 第22页 |
| 3.1.2 管理的组织结构 | 第22-23页 |
| 3.1.3 管理的方式方法 | 第23-24页 |
| 3.2 中等职业学校班级管理的问题 | 第24-25页 |
| 3.2.1 管理目标的问题 | 第24页 |
| 3.2.2 管理组织结构的问题 | 第24页 |
| 3.2.3 管理方式方法的问题 | 第24-25页 |
| 3.3 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班级管理的问题原因 | 第25-27页 |
| 3.3.1 教师管理理念陈旧 | 第25-26页 |
| 3.3.2 管理主体参与度不够 | 第26页 |
| 3.3.3 忽视校外教育 | 第26-27页 |
| 第4章 全员德育理念下中职学校班级管理策略 | 第27-34页 |
| 4.1 班主任的管理策略 | 第27-28页 |
| 4.1.1 班主任自我素质提高 | 第27页 |
| 4.1.2 开展有教育意义的班级活动 | 第27-28页 |
| 4.1.3 营造有利于德育教育的班级氛围 | 第28页 |
| 4.2 科任教师的管理策略 | 第28-29页 |
| 4.2.1 调动科任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 第28-29页 |
| 4.2.2 建立“联系链条”——与科任教师共同讨论、制定班级管理细则 | 第29页 |
| 4.2.3 鼓励科任教师进班参与活动 | 第29页 |
| 4.3 学生自我管理策略 | 第29-31页 |
| 4.3.1 提倡师生共同制定班级管理规则 | 第29-30页 |
| 4.3.2 学生参与、体验班级管理 | 第30页 |
| 4.3.3 班干部轮换制度 | 第30-31页 |
| 4.4 家长参与管理策略 | 第31-33页 |
| 4.4.1 成立家长委员会 | 第31页 |
| 4.4.2 家长参与制定班级目标 | 第31页 |
| 4.4.3 家长参与班级活动 | 第31-32页 |
| 4.4.4 家长参与交流、反馈 | 第32页 |
| 4.4.5 家长参与法制教育 | 第32-33页 |
| 4.5 学校其他教职工配合管理策略 | 第33页 |
| 4.6 重视校外环境对全员德育管理工作的影响 | 第33-34页 |
| 结语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37页 |
| 附录 | 第37-38页 |
| 致谢 | 第3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