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虑温度效应的自适应控制理论在桥梁监控中的研究
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5页 |
1.1 前言 | 第11页 |
1.2 预应力连续梁桥悬臂浇筑施工的发展 | 第11-13页 |
1.3 预应力混凝土连续梁桥施工控制的国内外发展 | 第13-14页 |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5页 |
第二章 桥梁施工控制计算方法及预拱度研究 | 第15-27页 |
2.1 桥梁施工控制的发展 | 第15-16页 |
2.1.1 开环控制 | 第15页 |
2.1.2 闭环控制 | 第15-16页 |
2.1.3 自适应控制 | 第16页 |
2.2 结构有限元计算方法 | 第16-19页 |
2.2.1 正装计算法 | 第17-18页 |
2.2.2 倒装计算法 | 第18-19页 |
2.2.3 无应力状态法 | 第19页 |
2.3 立模标高的计算 | 第19-20页 |
2.3.1 立模标高的概念 | 第19页 |
2.3.2 立模标高的确定 | 第19-20页 |
2.4 预拱度的研究 | 第20-27页 |
2.4.1 结构挠度的计算方法 | 第20-21页 |
2.4.2 三种预拱度计算方法的比较 | 第21-27页 |
第三章 桥梁施工控制理论以及自适应控制 | 第27-41页 |
3.1 施工控制理论和方法 | 第27-34页 |
3.1.1 确定性系统及其控制 | 第27-29页 |
3.1.2 随机性系统及其控制 | 第29-31页 |
3.1.3 自适应系统及其控制 | 第31-33页 |
3.1.4 三种控制系统的功能对比 | 第33-34页 |
3.1.5 笔者采用的控制系统 | 第34页 |
3.2 自适应最优控制 | 第34-41页 |
3.2.1 最小二乘法参数估计 | 第34-35页 |
3.2.2 数值仿真 | 第35-37页 |
3.2.3 KALMAN滤波法预测 | 第37-41页 |
第四章 考虑温度效应的自适应方法研究 | 第41-53页 |
4.1 工程背景 | 第41页 |
4.2 挠度受温度影响的理论分析 | 第41-42页 |
4.3 实测数据比较 | 第42-47页 |
4.3.1 温度变化对箱梁挠度的影响 | 第46-47页 |
4.3.2 温度变化对桥梁的应力影响分析 | 第47页 |
4.4 考虑温度效应后的自适应控制方法流程 | 第47-48页 |
4.5 参数估计 | 第48-53页 |
第五章 头道松花江大桥的施工控制 | 第53-69页 |
5.1 头道松花江大桥施工控制的目的 | 第53页 |
5.2 头道松花江大桥施工控制的方法 | 第53-55页 |
5.2.1 变形监测 | 第53-54页 |
5.2.2 应力监测 | 第54-55页 |
5.2.3 施工控制中数据采集的周期和时间 | 第55页 |
5.3 头道松花江大桥的有限元计算 | 第55-56页 |
5.3.1 材料参数 | 第55-56页 |
5.3.2 仿真模型的约束问题 | 第56页 |
5.4 施工阶段的模拟划分 | 第56-57页 |
5.5 计算结果及施工预拱度的提出 | 第57-58页 |
5.6 头道松花江大桥的线形控制 | 第58-66页 |
5.6.1 线形的第一阶段控制 | 第58-61页 |
5.6.2 线形的第二阶段控制 | 第61-64页 |
5.6.3 线形的三阶段控制结果 | 第64-66页 |
5.7 应力控制结果 | 第66-67页 |
5.8 工程应用结果 | 第67-69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9-71页 |
6.1 结论 | 第69-70页 |
6.2 展望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5页 |
作者简介 | 第75页 |
作者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5-77页 |
致谢 | 第7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