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4-7页 |
| Abstract | 第7-9页 |
| 缩略语/符号说明 | 第12-13页 |
| 前言 | 第13-17页 |
| 研究现状、成果 | 第13-15页 |
| 研究目的、方法 | 第15-17页 |
| 一、不同类别抗真菌药治疗血液病患者侵袭性真菌感染的疗效分析 | 第17-33页 |
| 1.1 对象和方法 | 第17-20页 |
| 1.1.1 研究对象 | 第17-18页 |
| 1.1.2 材料 | 第18页 |
| 1.1.3 方法 | 第18-19页 |
| 1.1.4 疗效评估标准 | 第19-20页 |
| 1.1.5 影响疗效的相关因素分析 | 第20页 |
| 1.1.6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观察 | 第20页 |
| 1.1.7 统计分析 | 第20页 |
| 1.2 结果 | 第20-30页 |
| 1.2.1 患者基本情况 | 第20-24页 |
| 1.2.2 药敏试验结果 | 第24页 |
| 1.2.3 疗效评价 | 第24-30页 |
| 1.2.4 不良反应与安全性评价 | 第30页 |
| 1.3 讨论 | 第30-32页 |
| 1.4 小结 | 第32-33页 |
| 二、伏立康唑在儿童、青少年及成人中对念珠菌和曲霉菌的给药方案模拟与评价 | 第33-51页 |
| 2.1 对象和方法 | 第33-36页 |
| 2.1.1 药动学资料 | 第33-34页 |
| 2.1.2 念珠菌和曲霉菌的MIC分布 | 第34-36页 |
| 2.1.3 蒙特卡洛模拟 | 第36页 |
| 2.2 结果 | 第36-48页 |
| 2.2.1 不同给药方案在不同患者对不同致病菌的PTA值 | 第36-39页 |
| 2.2.2 不同给药方案在不同患者对不同致病菌的CFR值 | 第39-48页 |
| 2.3 讨论 | 第48-49页 |
| 2.4 小结 | 第49-51页 |
| 三、棘白菌素类药物在儿童患者中对念珠菌的抗感染给药方案模拟与评价 | 第51-86页 |
| 3.1 对象和方法 | 第51-55页 |
| 3.1.1 药动学资料 | 第51-53页 |
| 3.1.2 念珠菌的MIC分布 | 第53-55页 |
| 3.1.3 念珠菌的PK/PD靶值 | 第55页 |
| 3.1.4 蒙特卡洛模拟 | 第55页 |
| 3.2 结果 | 第55-84页 |
| 3.2.1 不同给药方案在不同患者对不同致病菌的PTA值 | 第55-71页 |
| 3.2.2 不同给药方案在不同患者对不同致病菌的CFR值 | 第71-84页 |
| 3.3 讨论 | 第84-85页 |
| 3.4 小结 | 第85-86页 |
| 结论 | 第86-87页 |
| 参考文献 | 第87-93页 |
|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 第93-95页 |
| 综述 | 第95-102页 |
| 综述参考文献 | 第98-102页 |
| 致谢 | 第102-103页 |
| 个人简历 | 第10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