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0页 |
1.1 引言 | 第14-15页 |
1.2 荧光 | 第15页 |
1.2.1 荧光的产生 | 第15页 |
1.2.2 荧光响应机制 | 第15页 |
1.3 聚集诱导发光 | 第15-18页 |
1.3.1 聚集诱导发光机制 | 第16-17页 |
1.3.2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种类 | 第17-18页 |
1.4 聚集诱导发光分子的应用 | 第18-20页 |
1.4.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 第18页 |
1.4.2 化学传感器 | 第18-19页 |
1.4.3 生物探针 | 第19-20页 |
1.5 四苯乙烯衍生物在生物靶向分析中的研究进展 | 第20-29页 |
1.5.1 四苯乙烯衍生物在细胞成像中的应用 | 第20-24页 |
1.5.2 四苯乙烯衍生物药物递送中的应用 | 第24-26页 |
1.5.3 四苯乙烯衍生物在微生物成像及抑菌方面的应用 | 第26-29页 |
1.6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29页 |
1.7 论文研究内容 | 第29-30页 |
第二章 TPE-2indo的设计合成和应用性能研究 | 第30-48页 |
2.1 引言 | 第30-31页 |
2.2 所用药品和试剂 | 第31页 |
2.3 所用仪器 | 第31-32页 |
2.4 TPE-2indo的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 | 第32-37页 |
2.4.1 TPE-2indo的设计合成 | 第32-35页 |
2.4.2 TPE-2indo的性能测试 | 第35-37页 |
2.4.2.1 TPE-2indo的紫外-可见光吸收光谱测试 | 第35-36页 |
2.4.2.2 TPE-2indo的荧光光谱测试 | 第36-37页 |
2.4.2.3 TPE-2indo的共聚焦成像测试 | 第37页 |
2.4.2.4 TPE-2indo的细胞毒性测试 | 第37页 |
2.5 TPE-2indo数据与分析 | 第37-47页 |
2.5.1 TPE-2indo的性能研究 | 第37-47页 |
2.5.1.1 TPE-2indo的紫外-可见光吸收 | 第37-39页 |
2.5.1.2 TPE-2indo的荧光光谱 | 第39-44页 |
2.5.1.3 TPE-2indo的共聚焦成像 | 第44-46页 |
2.5.1.4 TPE-2indo的毒性测试 | 第46-47页 |
2.6 本章小结 | 第47-48页 |
第三章 TPE-QA抑菌性能研究 | 第48-66页 |
3.1 引言 | 第48页 |
3.2 所用药品和仪器 | 第48-50页 |
3.3 TPE-QA的合成 | 第50-54页 |
3.4 TPE-QA的性能表征 | 第54-58页 |
3.4.1 TPE-QA的可见光光谱测试 | 第54页 |
3.4.2 TPE-QA的荧光光谱测试 | 第54页 |
3.4.3 TPE-QA的抑菌实验 | 第54-56页 |
3.4.3.1 TPE-QA的孔板实验 | 第54页 |
3.4.3.2 TPE-QA的菌落实验 | 第54-55页 |
3.4.3.3 TPE-QA的纸片抑菌实验 | 第55-56页 |
3.4.4 TPE-QA的细胞毒性测试 | 第56页 |
3.4.5 TPE-QA的功能化修饰 | 第56-58页 |
3.4.5.1 介孔硅(MSNs-80nm)的合成 | 第56页 |
3.4.5.2 TPE-QA@MSNs的合成 | 第56-57页 |
3.4.5.3 TPE-QA@MSNs的性能表征 | 第57-58页 |
3.5 TPE-QA的数据与分析 | 第58-63页 |
3.5.1 TPE-QA的光谱图 | 第58-59页 |
3.5.2 TPE-QA的毒性实验结果 | 第59-60页 |
3.5.3 TPE-QA的抑菌实验结果 | 第60-62页 |
3.5.3.1 TPE-QA的孔板实验 | 第60-61页 |
3.5.3.2 TPE-QA的菌落抑菌实验 | 第61页 |
3.5.3.3 TPE-QA的纸片抑菌实验 | 第61-62页 |
3.5.4 TPE-QA@MSNs性能表征 | 第62-63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63-66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6页 |
第五章 论文创新点 | 第66-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6页 |
致谢 | 第76-78页 |
研究成果 | 第78-79页 |
作者及导师简介 | 第79-80页 |
附件 | 第80-8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