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7-9页 |
ABSTRACT | 第9-10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19页 |
1.1 土壤氮循环及其意义 | 第11页 |
1.2 氨氧化作用 | 第11-13页 |
1.3 固氮作用 | 第13-16页 |
1.3.1 氮素水平 | 第13-14页 |
1.3.2 碳源可利用性 | 第14页 |
1.3.3 其它矿质元素 | 第14-15页 |
1.3.4 土壤水分和温度等 | 第15-16页 |
1.4 研究目的意义及内容 | 第16-19页 |
1.4.1 目的及意义 | 第16页 |
1.4.2 研究内容 | 第16-17页 |
1.4.3 技术路线 | 第17-19页 |
第二章 典型旱地土壤中不同施肥模式下氨氧化微生物的研究 | 第19-45页 |
2.1 材料和方法 | 第19-22页 |
2.1.1 供试土壤 | 第19-20页 |
2.1.2 采样时间和方法 | 第20页 |
2.1.3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第20页 |
2.1.4 土壤氨氧化潜势测定 | 第20页 |
2.1.5 土壤分子生物学指标测定 | 第20-22页 |
2.1.6 统计分析 | 第22页 |
2.2 结果和分析 | 第22-41页 |
2.2.1 土壤基本化学性状 | 第22-24页 |
2.2.2 土壤氨氧化潜势分析 | 第24页 |
2.2.3 土壤细菌和古菌的 16S rRNA基因丰度变化 | 第24-27页 |
2.2.4 土壤氨氧化细菌和氨氧化古菌amoA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 | 第27-29页 |
2.2.5 土壤氨氧化细菌的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布 | 第29-32页 |
2.2.6 土壤氨氧化古菌的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布 | 第32-37页 |
2.2.7 土壤氨氧化细菌种群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 第37-39页 |
2.2.8 土壤氨氧化古菌种群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 第39-41页 |
2.3 讨论 | 第41-43页 |
2.3.1 土壤氨氧化微生物基因丰度分析 | 第41-42页 |
2.3.2 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42页 |
2.3.3 土壤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42-43页 |
2.4 小结 | 第43-45页 |
第三章 典型旱地土壤中不同施肥模式下固氮微生物的研究 | 第45-57页 |
3.1 材料和方法 | 第45-46页 |
3.1.1 供试土壤 | 第45页 |
3.1.2 采样时间和方法 | 第45页 |
3.1.3 土壤基本理化性质测定 | 第45页 |
3.1.4 土壤固氮酶活测定 | 第45页 |
3.1.5 土壤分子生物学指标测定 | 第45页 |
3.1.6 统计分析 | 第45-46页 |
3.2 结果和分析 | 第46-55页 |
3.2.1 土壤基本化学性状 | 第46页 |
3.2.2 土壤固氮酶活分析 | 第46页 |
3.2.3 土壤固氮微生物nifH基因丰度和多样性的变化 | 第46-50页 |
3.2.4 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群落群落组成和物种多样性分布 | 第50-53页 |
3.2.5 土壤固氮微生物的种群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 第53-55页 |
3.3 讨论 | 第55-56页 |
3.3.1 土壤固氮微生物基因丰度分析 | 第55页 |
3.3.2 土壤固氮微生物群落结构分析 | 第55-56页 |
3.3.3 土壤固氮微生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 第56页 |
3.4 小结 | 第56-57页 |
第四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4.1 结论 | 第57页 |
4.2 展望 | 第57-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