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麦类病虫害论文--虫害论文

麦长管蚜体内三种次级共生菌的功能研究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8-14页
    1.1 麦长管蚜的危害概述第8-9页
    1.2 蚜虫与体内次级共生菌的关系第9-14页
        1.2.1 蚜虫的内共生菌功能简介第9-10页
        1.2.2 次级共生菌与不同寄主植物对蚜虫的作用第10-12页
        1.2.3 次级共生菌对蚜虫防御寄生蜂的作用第12-14页
第二章 次级共生菌对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生活史的影响第14-39页
    2.1 材料与方法第14-20页
        2.1.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14-15页
        2.1.2 麦长管蚜的采集和饲养第15页
        2.1.3 试验方法第15-20页
    2.2 数据分析第20页
    2.3 试验结果第20-37页
        2.3.1 U型共生菌对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第20-22页
        2.3.2 T型共生菌对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第22-23页
        2.3.3 立克次氏体对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生活史参数的影响第23-24页
        2.3.4 五种寄主植物上含菌麦长管蚜克隆及相应脱菌克隆适合度参数的整体比较第24-29页
        2.3.5 次级共生菌的感染和去除对不同寄主植物上麦长管蚜适合度的整体作用分析第29-37页
    2.4 结论和讨论第37-39页
第三章 次级共生菌对麦长管蚜防御烟蚜茧蜂寄生的影响第39-46页
    3.1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3.1.1 主要仪器和试剂第39页
        3.1.2 麦长管蚜和烟蚜茧蜂的饲养第39页
        3.1.3 含次级共生菌的麦长管蚜对烟蚜茧蜂的防御试验第39-40页
    3.2 数据分析第40页
    3.3 试验结果第40-45页
    3.4 结论和讨论第45-46页
第四章 结论与研究展望第46-48页
    4.1 结论第46-47页
    4.2 研究创新点第47页
    4.3 研究展望第47-48页
参考文献第48-53页
致谢第53-54页
作者简介第54页

论文共5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微小RNA 92b和长链非编码RNA DANCR在肝细胞肝癌中的作用
下一篇:宁夏同心县农村家庭及居住环境对孩子教育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