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植物病害及其防治论文--侵(传)染性病害论文

秦岭林区白粉菌分类、分子系统学研究及区系分析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一章 文献综述第12-32页
    1.1 白粉菌与白粉病基本特征第12-14页
        1.1.1 白粉病症状与危害第12页
        1.1.2 白粉菌形态学特征第12-14页
    1.2 白粉菌分类学研究第14-23页
        1.2.1 目、科、亚科及族划分第14-16页
        1.2.2 属级划分第16-21页
        1.2.3 种的划分第21-23页
    1.3 国内外白粉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概况第23-26页
        1.3.1 国外白粉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第23-26页
        1.3.2 国内白粉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第26页
    1.4 国内外白粉菌区系研究概况第26-29页
        1.4.1 国外白粉菌区系研究第26-27页
        1.4.2 国内白粉菌区系研究第27-29页
    1.5 本研究目的及意义第29-30页
    1.6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图第30-32页
        1.6.1 研究内容第30-31页
        1.6.2 技术路线图第31-32页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32-38页
    2.1 供试材料第32-33页
        2.1.1 标本采集及收集第32页
        2.1.2 标本保存第32-33页
        2.1.3 主要仪器设备和试剂第33页
        2.1.4 应用软件第33页
    2.2 研究依据及方法第33-38页
        2.2.1 形态学研究依据及方法第33-35页
        2.2.2 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分析方法第35-37页
        2.2.3 白粉菌区系地理特征分析依据第37-38页
第三章 研究结果与分析第38-111页
    3.1 新种、新记录种及寄主新记录第38-46页
        3.1.1 白粉菌新种第38-41页
        3.1.2 中国新记录种第41-44页
        3.1.3 寄主新记录第44-46页
    3.2 秦岭森林植物白粉菌记述第46-92页
    3.3 系统发育学研究第92-102页
        3.3.1 PCR扩增及克隆测序第92页
        3.3.2 rDNA序列分析第92-94页
        3.3.3 rDNA-ITS序列聚类分析第94-98页
        3.3.4 rDNA-28S序列聚类分析第98-102页
    3.4 白粉菌区系分析第102-111页
        3.4.1 秦岭森林植物白粉菌组成第102-104页
        3.4.2 秦岭林区森林植物白粉菌垂直分布第104-105页
        3.4.3 秦岭林区白粉菌地理成分第105-107页
        3.4.4 秦岭林区白粉菌与邻近地区白粉菌区系比较第107-111页
第四章 全文结论第111-113页
    4.1 秦岭森林植物白粉菌分类第111页
    4.2 秦岭森林植物白粉菌分子系统发育第111页
    4.3 秦岭森林植物白粉菌区系特征第111-112页
    4.4 创新之处第112-113页
参考文献第113-121页
附表第121-124页
附图第124-144页
致谢第144-145页
作者简介第145页

论文共1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不确定性平差模型及解算方法研究
下一篇:微波等离子体炬质谱法对金属元素的分析研究及其拓展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