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5-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第一章 综述 | 第10-16页 |
| 1.1 前言 | 第10-11页 |
| 1.2 研究现状及进展 | 第11-14页 |
| 1.2.1 小麦穗结构 | 第11页 |
| 1.2.2 干旱对小麦穗部的影响 | 第11-12页 |
| 1.2.3 基因芯片技术在作物抗旱研究中应用 | 第12-13页 |
| 1.2.4 小麦穗部光合作用对籽粒产量的贡献 | 第13-14页 |
|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 第14-16页 |
| 第二章 水分亏缺下灌浆前期小麦颖壳中基因表达的 | 第16-25页 |
| 2.1 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 2.1.1 试验材料 | 第16页 |
| 2.1.2 试验设计 | 第16-17页 |
| 2.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17-20页 |
| 2.2.1 处理及采样方法 | 第17页 |
| 2.2.2 基因芯片杂交分析 | 第17页 |
| 2.2.3 芯片检测 | 第17-20页 |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4页 |
| 2.3.1 芯片数据可靠性评价 | 第20-21页 |
| 2.3.2 GO分析 | 第21-22页 |
| 2.3.3 KEGG代谢通路分析 | 第22-24页 |
| 2.3.4 实时定量PCR验证不同表达基因 | 第24页 |
| 2.4 讨论 | 第24-25页 |
| 第三章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穗部光合特性的影响 | 第25-31页 |
| 3.1 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3.1.1 试验材料 | 第25页 |
| 3.1.2 试验设计 | 第25页 |
| 3.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25-26页 |
| 3.2.1 小麦穗部净光合速率(Pn)和蒸腾速率(Trmmol)的测定 | 第25页 |
| 3.2.2 小麦穗部叶绿素含量和相对含水量(RWC) | 第25-26页 |
| 3.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6页 |
| 3.3 结果与分析 | 第26-30页 |
| 3.3.1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净光合速率的影响 | 第26-27页 |
| 3.3.2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苞片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27-28页 |
| 3.3.3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部蒸腾速率的影响 | 第28-29页 |
| 3.3.4 水分亏缺对小麦穗苞片RWC的影响 | 第29-30页 |
| 3.4 讨论 | 第30-31页 |
| 第四章 水分亏缺对不同抗旱性小麦产量性状及 | 第31-34页 |
| 4.1 材料与试验设计 | 第31页 |
| 4.2 测定项目及方法 | 第31页 |
| 4.2.1 小麦产量性状和收获指数的测定 | 第31页 |
| 4.2.2 产量水平水分利用效率(WUEG) | 第31页 |
| 4.2.3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31页 |
| 4.3 结果与分析 | 第31-33页 |
| 4.3.1 水分亏缺对小麦产量性状和收获指数(HI)的影响 | 第31-32页 |
| 4.3.2 水分亏缺对小麦产量水分利用效率(WUEG)的影响 | 第32-33页 |
| 4.4 讨论 | 第33-34页 |
| 结论及展望 | 第34-35页 |
| 参考文献 | 第35-42页 |
| 致谢 | 第42-43页 |
| 作者简介 | 第4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