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乌素沙地主要固沙林碳储量研究
摘要 | 第5-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8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1-12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2-13页 |
1.3 国内外研究概况 | 第13-28页 |
1.3.1 碳汇的基本概念及发展历程 | 第13-14页 |
1.3.2 植物碳储量的研究 | 第14-19页 |
1.3.3 土壤碳储量的研究 | 第19-28页 |
第二章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28-34页 |
2.1 研究区概况 | 第28-30页 |
2.2 研究内容 | 第30-31页 |
2.3 研究方法 | 第31-33页 |
2.3.1 样品采集 | 第31-32页 |
2.3.2 植株和土壤样品的测定 | 第32页 |
2.3.3 数据分析 | 第32-33页 |
2.4 技术路线 | 第33-34页 |
第三章 樟子松人工林碳储量 | 第34-46页 |
3.1 樟子松林植株碳储量 | 第34-38页 |
3.1.1 樟子松人工林植株含碳率 | 第34-36页 |
3.1.2 不同立地条件植株碳储量 | 第36-37页 |
3.1.3 樟子松林植株碳储量及分配格局 | 第37-38页 |
3.2 樟子松林土壤碳储量 | 第38-42页 |
3.2.1 樟子松人工林土壤含碳率 | 第38-40页 |
3.2.2 不同立地条件土壤碳储量 | 第40-41页 |
3.2.3 土壤碳储量及分配格局 | 第41-42页 |
3.3 樟子松林凋落物碳储量 | 第42-43页 |
3.4 樟子松林系统碳储量及其分配 | 第43-45页 |
3.5 小结 | 第45-46页 |
第四章 油蒿和臭柏林碳储量 | 第46-54页 |
4.1 植株碳储量特征 | 第46-49页 |
4.1.1 植株含碳率 | 第46-47页 |
4.1.2 植株碳储量 | 第47-49页 |
4.2 凋落物碳储量特征 | 第49页 |
4.3 土壤碳储量特征 | 第49-51页 |
4.3.1 土壤各层有机碳密度 | 第49-51页 |
4.3.2 土壤有机碳密度 | 第51页 |
4.4 碳储量及其分配格局 | 第51-53页 |
4.5 小结 | 第53-54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0页 |
致谢 | 第60-61页 |
作者简介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