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0-12页 |
1.3 混合砂在泵送混凝土中的应用实例 | 第12页 |
1.4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5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3-15页 |
第二章 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机理与裂缝成因 | 第15-25页 |
2.1 混凝土早期收缩开裂机理 | 第15-17页 |
2.1.1 混凝土材料的组成 | 第15-16页 |
2.1.2 混凝土的内部结构 | 第16页 |
2.1.3 环境与时间因素 | 第16页 |
2.1.4 混凝土孔结构 | 第16-17页 |
2.2 混凝土裂缝产生的原因 | 第17-23页 |
2.2.1 混凝土拌合物沉降与泌水 | 第18页 |
2.2.2 塑性收缩 | 第18-19页 |
2.2.3 干燥收缩 | 第19页 |
2.2.4 温度收缩 | 第19页 |
2.2.5 自收缩 | 第19-20页 |
2.2.6 碳化收缩 | 第20页 |
2.2.7 水泥的水化热 | 第20-23页 |
2.2.8 混凝土的绝热温升 | 第23页 |
2.3 本章小结 | 第23-25页 |
第三章 原材料和配合比设计 | 第25-39页 |
3.1 原材料及基本性能 | 第25-29页 |
3.1.1 粗集料 | 第25页 |
3.1.2 细集料 | 第25-27页 |
3.1.3 水泥 | 第27页 |
3.1.4 粉煤灰 | 第27-28页 |
3.1.5 外加剂 | 第28-29页 |
3.2 混合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 第29-37页 |
3.2.1 混合砂合理掺量的理论计算方法 | 第30页 |
3.2.2 确定混合砂合理掺量的试验分析 | 第30-31页 |
3.2.3 初步配合比计算 | 第31-34页 |
3.2.4 混合砂不同掺量的拌合物性能 | 第34-36页 |
3.2.5 水胶比的确定 | 第36-37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7-39页 |
第四章 混合砂混凝土早期开裂试验研究 | 第39-55页 |
4.1 混合砂混凝土的工作性 | 第39-43页 |
4.1.1 水胶比对混合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39-40页 |
4.1.2 砂的掺配比例对混合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40-41页 |
4.1.3 砂率对混合砂混凝土工作性的影响 | 第41-43页 |
4.2 平板法约束收缩开裂试验 | 第43-50页 |
4.2.1 水胶比对混凝土早期开裂性能的影响 | 第44-46页 |
4.2.2 砂率对混凝土早期开裂性能的影响 | 第46-48页 |
4.2.3 混合砂的掺量对混凝土早期开裂性能的影响 | 第48-50页 |
4.3 混合砂混凝土早期开裂微观分析 | 第50-52页 |
4.3.1 混凝土表面裂缝观测 | 第50-51页 |
4.3.2 混凝土内部微观SEM分析 | 第51-5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52-55页 |
第五章 混合砂混凝土早期开裂趋势分析 | 第55-73页 |
5.1 混合砂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 第55-67页 |
5.1.1 立方体抗压强度 | 第55-59页 |
5.1.2 劈裂抗拉强度 | 第59-63页 |
5.1.3 静压弹性模量 | 第63-67页 |
5.2 混凝土早期开裂趋势分析 | 第67-71页 |
5.2.1 水胶比与早期开裂趋势的关系 | 第69页 |
5.2.2 砂率与早期开裂趋势的关系 | 第69-70页 |
5.2.3 混合砂的掺配比例与早期开裂趋势的关系 | 第70-71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1-73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73-75页 |
6.1 主要结论 | 第73-74页 |
6.2 研究展望 | 第74-75页 |
致谢 | 第75-77页 |
参考文献 | 第77-7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