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互联网+”经济形态下诚信体系建设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一章 引言第9-1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9-10页
        1.1.1 研究背景第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11页
    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第11-12页
        1.3.1 研究思路第11-12页
        1.3.2 研究方法第12页
    1.4 研究的创新点第12-13页
        1.4.1 研究视角上的创新点第12页
        1.4.2 研究内容上的创新点第12-13页
第二章 “互联网+”的概述及其发展第13-19页
    2.1 “互联网+”的概述第13-14页
        2.1.1 “互联网+”的概念第13页
        2.1.2 “互联网+”的特征第13-14页
    2.2 我国政府对“互联网+”的政策背景及发展第14-16页
        2.2.1 2014 年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促进互联网金融发展第14页
        2.2.2 2015 年政府工作报告将“互联网+”上升为国家战略第14-15页
        2.2.3 国务院通过《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第15页
        2.2.4 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第15-16页
    2.3 我国大力促进“互联网+”发展的现实意义第16-19页
        2.3.1 “互联网+”极大推动生产力发展第16页
        2.3.2 “互联网+”是新一轮经济改革的利器第16-17页
        2.3.3 “互联网+”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最佳切入点第17-18页
        2.3.4 “互联网+”推动信息经济成为社会的主体经济第18-19页
第三章 诚信体系概述及其对“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意义第19-25页
    3.1 诚信体系概述第19-21页
        3.1.1 诚信及诚信体系第19-20页
        3.1.2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第20页
        3.1.3 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道德基础第20-21页
    3.2 诚信体系建设对“互联网+”健康发展的重要意义第21-25页
        3.2.1 诚信体系建设是“互联网+”健康发展的根基和灵魂第21页
        3.2.2 诚信体系建设是契合“互联网+”虚拟性的需要第21-22页
        3.2.3 诚信体系建设是明确“互联网+”责任主体的需要第22-23页
        3.2.4 诚信体系建设是完善“互联网+”发展环境的需要第23-25页
第四章 目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存在的诚信问题第25-33页
    4.1 以网络交易为例分析“互联网+”诚信现状第25-29页
        4.1.1 我国网络交易发展现状第25-27页
        4.1.2 我国网络交易中的失信现象第27-28页
        4.1.3 2016 年“3·15”中的网络交易诚信事例分析第28-29页
        4.1.4 网络交易诚信问题对“互联网+”的影响及危害第29页
    4.2 “互联网+”诚信问题的概述第29-33页
        4.2.1 外部监管及法律规范存在漏洞第30页
        4.2.2 虚假信息传播问题严重第30-31页
        4.2.3 “互联网+”欺诈现象频繁出现第31页
        4.2.4 网络交易主体诚信意识淡薄第31-33页
第五章 建设诚信体系,促进我国“互联网+”健康发展的对策第33-41页
    5.1 国家制定并完善相关法律法规,严格执法、违法必究第33-35页
        5.1.1 国家制定“互联网+”诚信发展相关法律法规第33页
        5.1.2 国家完善“互联网+”现有的相关法律法规第33-34页
        5.1.3 国家严格执法、违法必究,加大惩罚力度第34-35页
    5.2 政府加强对“互联网+”诚信的监管第35-38页
        5.2.1 明确对“互联网+”监管的政府部门及职责第35页
        5.2.2 建立以政府为主导的“互联网+”信用档案体系第35-36页
        5.2.3 政府完善具有公信力的“互联网+”信用评级机制第36-37页
        5.2.4 政府建立“互联网+”诚信企业市场准入机制第37页
        5.2.5 确保落实“互联网+”用户实名身份认证第37-38页
    5.3 加快营造“互联网+”诚信发展的市场环境第38-41页
        5.3.1 发挥行业协会作用,促使企业诚信自律第38-39页
        5.3.2 建立奖惩制度,强化主体诚信道德意识第39页
        5.3.3 加大宣传引导,激发公众参与社会监督热情第39-41页
结语第41-42页
参考文献第42-44页
发表论文和科研情况说明第44-45页
致谢第45页

论文共4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间接渗透策略教学模式在高中英语教与学中的初探--以西安铁一中高一英语教学为例
下一篇:基于特征轮廓约束的秦俑碎片曲面匹配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