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论文--自动化技术及设备论文--自动化元件、部件论文--发送器(变换器)、传感器论文--传感器的应用论文

微尘传感环能回收装置的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第8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第8-12页
        1.2.1 压电发电技术的发展现状第10页
        1.2.2 光能发电技术发展现状第10-11页
        1.2.3 温差能技术发展概况第11页
        1.2.4 噪声能技术发展概况第11页
        1.2.5 风能技术发展概况第11-12页
        1.2.6 潮汐能概况第12页
    1.3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12-14页
第2章 工程机械上微尘网络可用环能特性分析第14-16页
    2.1 工程机械工作环境的研究第14页
    2.2 工程机械上传感网络可利用的环能特性分析第14-15页
        2.2.1 可回收振动能的特性第14页
        2.2.2 可回收光能的特性第14-15页
    2.3 本章小结第15-16页
第3章 振动能转换与收集第16-34页
    3.1 振动能转换概述第16页
    3.2 压电振动能量收集理论分析第16-20页
        3.2.1 压电陶瓷简介第16-17页
        3.2.2 压电片的压电性第17页
        3.2.3 压电振子概述第17-18页
        3.2.4 压电振子等效电路第18-20页
    3.3 悬臂梁式压电振子第20-32页
        3.3.1 悬臂梁式压电振子结构第20-21页
        3.3.2 悬臂梁压电振子振动分析第21-23页
        3.3.3 悬臂梁压电振子刚性分析第23-25页
        3.3.4 悬臂梁压电振子振动发电数学模型建立第25-30页
        3.3.5 悬臂梁压电振子材料选择第30-32页
    3.4 压电振动能量转换端设计第32-33页
    3.5 本章小结第33-34页
第4章 弱光能量转换第34-42页
    4.1 光伏电池第34-39页
        4.1.1 光伏电池原理第34页
        4.1.2 光伏电池等效电路第34-35页
        4.1.3 光伏电池的非线性特性第35页
        4.1.4 光伏电池的分类第35-37页
        4.1.5 光伏电池的模型建立第37-39页
    4.2 弱光能量转换端设计第39-41页
    4.3 本章小结第41-42页
第5章 混合能量收集及能量储存管理第42-52页
    5.1 混合能量收集芯片的选择第42-44页
        5.1.1 芯片功能概述第42页
        5.1.2 芯片主要引脚介绍第42-44页
    5.2 能量收集电路设计第44-49页
    5.3 能量储存管理端设计第49-51页
        5.3.1 能量储存端电池的选择第49-50页
        5.3.2 能量储存管理端电路设计第50-51页
    5.4 本章小结第51-52页
第6章 环能回收装置综合实验第52-56页
    6.1 环能回收装置总体设计第52-53页
    6.2 综合装置实验第53-55页
        6.2.1 装置空载时实验设计第53-54页
        6.2.2 加负载时实验设计第54-55页
    6.3 本章小结第55-56页
结论第56-58页
参考文献第58-62页
致谢第62页

论文共6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静止无功补偿装置在500千伏输电工程中的应用和研究
下一篇:基于频谱的快速气体识别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