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研究背景 | 第11-28页 |
1.1 酪氨酸酶 | 第11-14页 |
1.1.1 酪氨酸酶简介 | 第11页 |
1.1.2 酪氨酸酶的催化机制 | 第11-13页 |
1.1.3 酪氨酸酶的应用 | 第13-14页 |
1.2 本文酶法合成的三种物质的介绍 | 第14-22页 |
1.2.1 3,4-二羟基苯乙酸 | 第14-16页 |
1.2.2 白皮杉醇 | 第16-20页 |
1.2.3 3’-羟基紫檀茋 | 第20-22页 |
1.3 酶交联聚集体(CLEA) | 第22-24页 |
1.3.1 交联酶聚集体(CLEA)概述 | 第22页 |
1.3.2 酪氨酸酶的交联聚集体 | 第22-24页 |
1.4 低共熔溶剂(DES)概述 | 第24-26页 |
1.5 关于本文研究 | 第26-28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26-27页 |
1.5.2 研究目的 | 第27页 |
1.5.3 创新性 | 第27-28页 |
第2章 实验仪器、材料及方法 | 第28-46页 |
2.1 仪器 | 第28页 |
2.2 材料及试剂 | 第28-32页 |
2.2.1 实验材料及药品 | 第28-29页 |
2.2.2 主要实验试剂及配制 | 第29-32页 |
2.3 方法 | 第32-46页 |
2.3.1 酪氨酸酶液制备 | 第32页 |
2.3.2 CLEA制备 | 第32页 |
2.3.3 DES制备 | 第32-33页 |
2.3.4 DES-CLEA的制备 | 第33-34页 |
2.3.5 酶活性检测 | 第34-35页 |
2.3.6 酶的稳定性研究 | 第35-36页 |
2.3.7 底物和产物的HPLC检测及标准曲线绘制 | 第36-40页 |
2.3.8 酶促合成产物的结构鉴定 | 第40页 |
2.3.9 酶法合成 3,4-二羟基苯乙酸 | 第40-43页 |
2.3.10 酶法合成白皮杉醇 | 第43-45页 |
2.3.11 酶法合成 3’-羟基紫檀茋 | 第45-46页 |
第3章 实验结果 | 第46-71页 |
3.1 DES-CLEA的制备及其催化性质的研究 | 第46-56页 |
3.1.1 DES-CLEA的制备及条件筛选 | 第46-51页 |
3.1.2 DES-CLEA与CLEA催化性质的比较 | 第51-56页 |
3.2 3,4-二羟基苯乙酸的酶法合成 | 第56-61页 |
3.2.1 酪氨酸酶催化合成 3,4-二羟基苯乙酸的可行性验证 | 第56页 |
3.2.2 各种因素对酶法合成 3,4-二羟基苯乙酸产率的影响 | 第56-61页 |
3.2.3 DES-CLEA作为催化剂 | 第61页 |
3.3 白皮杉醇的酶法合成 | 第61-68页 |
3.3.1 蘑菇酪氨酸酶催化合成白皮杉醇的可行性探究 | 第61-62页 |
3.3.2 各种因素对酶法合成白皮杉醇的影响 | 第62-66页 |
3.3.3 DES-CLEA作为催化剂 | 第66-67页 |
3.3.4 白皮杉醇的结构鉴定 | 第67-68页 |
3.4 3’-羟基紫檀茋的酶法合成 | 第68-71页 |
3.4.1 酶法催化合成 3’-羟基紫檀茋的可行性探究 | 第68页 |
3.4.2 酶法合成 3’-羟基紫檀茋 | 第68-69页 |
3.4.3 3’-羟基紫檀茋的结构鉴定 | 第69-71页 |
第4章 讨论 | 第71-76页 |
4.1 DES-CLEA制备及其催化性质研究 | 第71-72页 |
4.2 酶法合成 3,4-二羟基苯乙酸 | 第72-74页 |
4.2.1 本文的CLEA法合成与文献报道的生物法的比较 | 第72-73页 |
4.2.2 各种因素对 3,4-二羟基苯乙酸合成的影响 | 第73-74页 |
4.3 白皮杉醇的酶法合成 | 第74-75页 |
4.3.1 生物法合成白皮杉醇的比较 | 第74页 |
4.3.2 白皮杉醇合成的影响因素研究 | 第74-75页 |
4.4 3’-羟基紫檀茋的酶法合成 | 第75-76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6-78页 |
5.1 DES-CLEA制备及其催化性质 | 第76页 |
5.2 酶法合成 3,4-二羟基苯乙酸、白皮杉醇、3’-羟基紫檀茋 | 第76-78页 |
参考文献 | 第78-86页 |
致谢 | 第86-87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8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