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8-11页 |
Contents | 第11-14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4-33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6页 |
1.2 设备的腐蚀与结垢 | 第16-17页 |
1.3 缓蚀阻垢剂的缓蚀阻垢机理 | 第17-18页 |
1.3.1 缓蚀机理 | 第17-18页 |
1.3.2 阻垢机理 | 第18页 |
1.4 缓蚀阻垢剂的发展史及应用概述 | 第18-20页 |
1.5 循环水缓蚀阻垢剂的分类 | 第20-22页 |
1.6 聚马来酸酐类阻垢剂研究的概述 | 第22-26页 |
1.6.1 水解聚马来酸酐 | 第22-23页 |
1.6.2 马来酸酐-丙烯酸共聚物 | 第23-25页 |
1.6.3 多元共聚物与多元复配缓蚀阻垢剂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方向 | 第25-26页 |
1.7 生物降解概述 | 第26-28页 |
1.7.1 生物降解材料的定义 | 第26-27页 |
1.7.2 影响生物降解的因素 | 第27-28页 |
1.7.3 化学合成生物降解聚合物的分子设计 | 第28页 |
1.8 尿素在水处理剂合成中的应用 | 第28-29页 |
1.9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和内容 | 第29-32页 |
1.9.1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 第29-30页 |
1.9.2 研究的内容 | 第30-31页 |
1.9.3 研究的思路 | 第31-32页 |
1.10 本论文创新性 | 第32-33页 |
第二章 新型聚马来酸酐类阻垢剂的合成 | 第33-57页 |
2.1 实验试剂和实验仪器 | 第33-36页 |
2.1.1 主要实验试剂 | 第33-35页 |
2.1.2 实验仪器 | 第35-36页 |
2.2 低膦马来酸酐—丙烯酸的合成 | 第36-41页 |
2.2.1 低膦马来酸酐—丙烯酸的合成方法 | 第36-37页 |
2.2.2 结果与讨论 | 第37-41页 |
2.2.3 结论 | 第41页 |
2.3 低膦马来酸酐-尿素共聚物的合成 | 第41-48页 |
2.3.1 低膦马来酸酐-尿素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第41-43页 |
2.3.2 结果与讨论 | 第43-47页 |
2.3.3 结论 | 第47-48页 |
2.4 低膦马来酸酐—丙烯酸—尿素四元共聚物的合成 | 第48-55页 |
2.4.1 低膦马来酸酐—丙烯酸—尿素四元共聚物的合成方法 | 第48-49页 |
2.4.2 结果与讨论 | 第49-54页 |
2.4.3 结论 | 第54-5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三章 聚马来酸酐类缓蚀阻垢剂的性能研究 | 第57-77页 |
3.1 引言 | 第57-60页 |
3.1.1 基本原理 | 第57-58页 |
3.1.2 实验部分 | 第58-60页 |
3.2 聚马来酸酐类缓蚀阻垢剂的性能研究 | 第60-63页 |
3.3 降解性能 | 第63-66页 |
3.4 红外光谱分析(Infrared spectra analysis) | 第66-71页 |
3.4.1 HPMA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66-67页 |
3.4.2 低膦水解聚马来酸酐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67-68页 |
3.4.3 低膦马来酸酐尿素三元共聚物PMASU红外光谱图分析 | 第68-70页 |
3.4.4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70-71页 |
3.5 新型聚马来酸酐类缓蚀阻垢机理探讨 | 第71-75页 |
3.5.1 新型聚马来酸酐类缓蚀阻垢剂缓蚀机理探讨 | 第71-72页 |
3.5.2 新型聚马来酸酐类缓蚀阻垢剂阻垢机理探讨 | 第72-73页 |
3.5.3 不同基团对聚马酸酸酐性能的影响 | 第73-74页 |
3.5.4 新型聚马来酸酐类缓蚀阻垢剂的绿色药剂认定 | 第74-75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75-77页 |
第四章 聚马来酸酐类共聚物复合缓蚀阻垢剂的研究 | 第77-84页 |
4.1 引言 | 第77-78页 |
4.2 聚马来酸酐类共聚物复合缓蚀阻垢剂的阻垢缓蚀性能 | 第78页 |
4.3 低磷马来酸酐-尿素共聚物与其它缓蚀阻垢剂配伍的研究 | 第78-82页 |
4.3.1 PMASU-HPMA复合缓蚀阻垢剂 | 第78-79页 |
4.3.2 PMASU-HEDP复合缓蚀阻垢剂 | 第79-80页 |
4.3.3 PMASU-HPAA复合缓蚀阻垢剂 | 第80-81页 |
4.3.4 PMASU-PESA复合缓蚀阻垢剂 | 第81-8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82-84页 |
第五章 聚马来酸酐缓蚀阻垢剂的应用研究 | 第84-86页 |
第六章 共聚物合成过程中紫外光谱分析的应用研究 | 第86-93页 |
6.1 引言 | 第86页 |
6.2 实验部分 | 第86-87页 |
6.2.1 仪器与试剂 | 第86页 |
6.2.2 主要仪器参数及实验条件 | 第86-87页 |
6.3 紫外可见光谱分析 | 第87-92页 |
6.3.1 紫外可见光谱在多元聚合物的聚合效果比较中的应用 | 第87-88页 |
6.3.2 催化剂的选择及用量 | 第88-92页 |
6.4 本章小结 | 第92-93页 |
结论 | 第93-95页 |
参考文献 | 第95-100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100-102页 |
致谢 | 第10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