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2页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8页 |
1.2 库岸边坡稳定性分析的研究现状 | 第8-10页 |
1.2.1 饱和—非饱和渗流研究现状 | 第8-9页 |
1.2.2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 | 第9页 |
1.2.3 库水位涨落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1.2.4 降雨入渗边坡稳定性分析研究现状 | 第10页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方法 | 第10-12页 |
第二章 边坡稳定性分析方法及渗流基本理论 | 第12-20页 |
2.1 边坡稳定性分析极限平衡法基本理论 | 第12-15页 |
2.1.1 Mohr-Coulomb准则 | 第12页 |
2.1.2 非饱和土抗剪强度理论 | 第12-13页 |
2.1.3 土—水特征曲线 | 第13-14页 |
2.1.4 简化毕肖普法 | 第14-15页 |
2.2 渗流理论 | 第15-18页 |
2.2.1 概述 | 第15页 |
2.2.3 土水势 | 第15-16页 |
2.2.4 Darcy定律 | 第16-17页 |
2.2.5 饱和—非饱和渗流控制方程 | 第17页 |
2.2.6 渗流方程的定解条件 | 第17-18页 |
2.3 水位升降作用下边坡失稳机理 | 第18页 |
2.4 降雨入渗作用下边坡失稳机理 | 第18-20页 |
第三章 降雨和水位变化对边坡稳定影响数值模拟分析 | 第20-37页 |
3.1 模拟分析软件Geo-Studio | 第20-21页 |
3.1.1 SLOPE/W软件模块简介 | 第20页 |
3.1.2 SEEP/W模块介绍 | 第20页 |
3.1.3 SEEP/W的程序模块 | 第20-21页 |
3.1.4 SEEP/W软件和SLOPE/W软件的结合使用 | 第21页 |
3.1.5 SEEP/W软件分析流程 | 第21页 |
3.2 理想模型降雨和水位变化条件下边坡稳定性分析 | 第21-36页 |
3.2.1 不同水位速率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4-28页 |
3.2.2 不同坡角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28-30页 |
3.2.3 不同抗剪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30-33页 |
3.2.4 不同渗透系数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33-35页 |
3.2.5 不同降雨强度对边坡稳定性的影响 | 第35-36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四章 马家沟滑坡工程地质条件 | 第37-51页 |
4.1 滑坡自然条件概况 | 第37-38页 |
4.2 地层岩性 | 第38-39页 |
4.3 气候与水文地质条件 | 第39页 |
4.4 降雨和水位变化对马家沟滑坡稳定性研究 | 第39-42页 |
4.5 水位升降速率对马家沟滑坡的影响 | 第42-47页 |
4.6 降雨对马家沟滑坡的影响 | 第47-48页 |
4.7 渗透系数对马家沟滑坡的影响 | 第48-49页 |
4.8 土体强度参数对马家沟滑坡的影响 | 第49页 |
4.9 本章小结 | 第49-51页 |
第五章 马家沟滑坡光纤监测分析 | 第51-64页 |
5.1 光纤 | 第51页 |
5.2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 | 第51-55页 |
5.2.1 OTDR传感技术原理 | 第52-53页 |
5.2.2 BOTDR基本原理 | 第53-54页 |
5.2.3 光纤光栅技术 | 第54页 |
5.2.4 拉曼光时域反射技术 | 第54-55页 |
5.3 BOTDR光纤布设方法 | 第55-56页 |
5.4 FBG光纤布设方法 | 第56-57页 |
5.5 光纤监测在边坡中的应用 | 第57-58页 |
5.6 马家沟滑坡光纤监测 | 第58-62页 |
5.6.1 测斜孔光纤综合监测 | 第60页 |
5.6.2 抗滑桩监测 | 第60-61页 |
5.6.3 坡面位移监测 | 第61-62页 |
5.7 监测结果 | 第62-63页 |
5.8 本章小结 | 第63-64页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第64-66页 |
6.1 结论 | 第64页 |
6.2 展望 | 第64-66页 |
参考文献 | 第66-70页 |
致谢 | 第70-7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