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村经济结构与体制论文--土地问题论文

连江县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研究

摘要第10-12页
ABSTRACT第12-14页
1 绪论第15-24页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第15-16页
        1.1.1 研究背景第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6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6-21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6-18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8-20页
        1.2.3 文献述评第20-21页
    1.3 研究方案第21-24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页
        1.3.2 研究方法第21-23页
        1.3.3 技术路线第23-24页
2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研究理论框架第24-28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4-25页
        2.1.1 土地整治第24页
        2.1.2 土地整治规划第24-25页
        2.1.3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第25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5-28页
        2.2.1 人地关系理论第25-26页
        2.2.2 土地区位理论第26页
        2.2.3 土地优化配置理论第26页
        2.2.4 土地可持续利用理论第26-28页
3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模型构建第28-35页
    3.1 评价指标选取原则第28-29页
        3.1.1 科学合理性原则第28页
        3.1.2 系统全面性原则第28页
        3.1.3 典型代表性原则第28-29页
        3.1.4 实际操作性原则第29页
    3.2 实施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9-31页
        3.2.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29-30页
        3.2.2 评价指标具体说明第30-31页
    3.3 实施评价指标权重确定第31-32页
    3.4 实施综合评价分值确定第32-35页
        3.4.1 实施评价指标量化方法第32-33页
        3.4.2 实施评价指标分值合成方法第33-35页
4 连江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实证研究第35-43页
    4.1 连江县概况第35-38页
        4.1.1 区位交通条件第35页
        4.1.2 自然条件分析第35页
        4.1.3 社会经济条件第35-36页
        4.1.4 基准年土地状况第36-38页
    4.2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数据收集第38页
    4.3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数据处理第38-43页
        4.3.1 规划实施评价综合计算第38-40页
        4.3.2 规划实施评价分数合成第40-41页
        4.3.3 规划实施评价得分总结第41-43页
5 连江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评价结果分析第43-61页
    5.1 总量指标实施分析第43-53页
        5.1.1 耕地保有量目标第43-45页
        5.1.2 基本农田保护目标第45-46页
        5.1.3 建设用地总规模第46-51页
            5.1.3.1 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第47-48页
            5.1.3.2 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情况第48-50页
            5.1.3.3 农村居民点用地规模情况第50-51页
        5.1.4 园地规划实施情况第51-52页
        5.1.5 林地规划实施情况第52-53页
    5.2 增量指标实施情况第53-57页
        5.2.1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第53-54页
        5.2.2 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情况第54-55页
        5.2.3 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情况第55-56页
        5.2.4 土地整治规划实施补充耕地第56-57页
    5.3 效率指标实施情况第57-58页
        5.3.1 经济效益指标执行情况第57-58页
        5.3.2 社会效益指标执行情况第58页
        5.3.3 生态效益指标执行情况第58页
    5.4 连江县土地整治规划评价总体分析第58-61页
6 本轮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存在问题及对策建议第61-65页
    6.1 存在问题第61-62页
        6.1.1 耕地保有量的规划目标仍未全面实现第61页
        6.1.2 建设用规划指标超前用完,建设地供需矛盾突出第61页
        6.1.3 土地整治规划的供应宏观调控难度大第61页
        6.1.4 土地集约化利用发展仍需重视第61-62页
        6.1.5 部分用地指标没有纳入土地整治整体第62页
        6.1.6 规划实施管理问题突出第62页
    6.2 对策建议第62-65页
        6.2.1 严格保护耕地,多渠道推进新耕地面积扩张第62页
        6.2.2 建设用地节约发展机制第62-63页
        6.2.3 科学合理估算土地整治潜力第63页
        6.2.4 完善各类用地指标,因地制宜实施差别化土地整治第63页
        6.2.5 发挥公众力量推动土地整治第63页
        6.2.6 有效推动土地整治信息化进程第63-65页
参考文献第65-68页
致谢第68页

论文共6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平旋盘在大口径阀体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下一篇:核级弹簧式平行板闸阀及旁通结构优化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