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学论文--中国文学论文--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散文、杂著论文--古代(~1840年)论文

桐城古文与小说笔法--以戴名世、梅曾亮、林纾为例

摘要第5-6页
Abstract第6-7页
绪论第10-16页
    一、课题的理论意义第10-11页
    二、本课题研究综述第11-13页
    三、研究思路、方法及观点第13-16页
第一章 桐城文派的古文新变第16-32页
    第一节 古文与小说之离合第16-24页
        一、迥异的文学发展道路第17-19页
        二、同源于史传文学第19-21页
        三、清初古文新变之滥觞第21-24页
    第二节 古文与小说之笔法交融第24-28页
    第三节 笔法交融对桐城古文的价值第28-32页
        一、细节传神,真情流露第29页
        二、善设情境,趣味盎然第29-30页
        三、心系国家,富有情怀第30-32页
第二章 “尚史情深”——戴名世的古文创作与小说笔法第32-48页
    第一节 受益于史传文学第32-37页
        一、龙门家法的文学指引第32-35页
        二、秉笔直书的史学思维第35-37页
    第二节 得子长之神:笔法之交融第37-48页
        一、设身局内,遥思悬想第38-40页
        二、叙事记人,细节先行第40-43页
        三、情景交融,妙趣横生第43-44页
        四、因时而发,巧寓批判第44-48页
第三章 “情节突起”——梅曾亮的古文创作与小说笔法第48-64页
    第一节 转益多师:文体之包容第48-56页
        一、归氏为人为文之影响第50-52页
        二、通俗文学之熏陶第52-56页
    第二节 意近传奇:笔法之交融第56-64页
        一、曲折叙事,佐以夸饰第56-59页
        二、人物描摹,尤重细节第59-61页
        三、描写之文,善设情境第61-64页
第四章 “不拘一格”——林纾的古文创作与小说笔法第64-81页
    第一节 林纾翻译对其古文叙事通俗化之影响第64-68页
        一、用语浅显的林译小说第64-66页
        二、关注平民的翻译主张第66-68页
    第二节 重意尚真之古文理论第68-73页
    第三节 旁逸斜出:笔法之交融第73-81页
        一、题材的生活化第74-77页
        二、语言的“通俗化”第77-81页
结语第81-83页
参考文献第83-88页
后记第88-89页
附:本人读研期间发表论文及获奖情况一览表第89页

论文共8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中级汉语综合课《他们是什么时候来的?》教学设计--以智利比尼亚德尔马圣托马斯大学孔子学院为例
下一篇:论南北朝后期江左文学生态的变化--以侯景之乱、江陵之祸、隋朝灭陈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