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页 |
第1章 研究问题的提出 | 第8-11页 |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动机 | 第8-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1页 |
第2章 文献研究现状综述 | 第11-22页 |
2.1 心流体验 | 第11-16页 |
2.1.1 心流体验的概念 | 第11-12页 |
2.1.2 心流体验的产生条件及特征 | 第12-13页 |
2.1.3 心流体验的研究方法 | 第13-14页 |
2.1.3.1 访谈法 | 第13页 |
2.1.3.2 问卷调查法 | 第13-14页 |
2.1.3.3 经验采样法 | 第14页 |
2.1.4 心流体验的模型 | 第14-16页 |
2.1.4.1 三区间模型 | 第14页 |
2.1.4.2 四区间模型 | 第14-15页 |
2.1.4.3 八区间模型 | 第15-16页 |
2.1.5 心流理论应用的领域 | 第16页 |
2.2 宗教旅游的相关研究 | 第16-21页 |
2.2.1 宗教旅游研究的内容 | 第17页 |
2.2.2 宗教旅游的概念 | 第17-18页 |
2.2.3 宗教旅游的类型 | 第18页 |
2.2.4 宗教旅游者动机 | 第18-19页 |
2.2.5 宗教旅游产品设计 | 第19-21页 |
2.3 研究启示 | 第21-22页 |
第3章 研究方法 | 第22-34页 |
3.1 研究目标 | 第22页 |
3.2 研究假设 | 第22页 |
3.2.1 旅游者动机与心流体验的关系 | 第22页 |
3.2.2 旅游者自身与心流体验的关系 | 第22页 |
3.3 研究对象 | 第22页 |
3.4 研究问卷设计 | 第22-23页 |
3.4.1 问卷选定 | 第22页 |
3.4.2 问卷结构 | 第22-23页 |
3.5 研究数据分析方法描述 | 第23-24页 |
3.5.1 信度分析 | 第23页 |
3.5.2 效度分析 | 第23-24页 |
3.6 研究的前期工作 | 第24-29页 |
3.6.1 问卷前测 | 第24页 |
3.6.2 样本描述性统计 | 第24-25页 |
3.6.3 样本数据信度分析 | 第25-26页 |
3.6.4 样本数据效度分析 | 第26-28页 |
3.6.4.1 探索性因素分析 | 第26页 |
3.6.4.2 验证性因素分析 | 第26-28页 |
3.6.5 项目分析 | 第28-29页 |
3.6.6 问卷的修订 | 第29页 |
3.7 研究问卷的正式施测 | 第29-33页 |
3.7.1 正式问卷描述性统计 | 第29-31页 |
3.7.2 正式问卷信度分析 | 第31-32页 |
3.7.3 正式问卷效度分析 | 第32-33页 |
3.8 研究流程 | 第33-34页 |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 第34-38页 |
4.1 旅游者是否有宗教信仰会对心流体验有显著影响 | 第34页 |
4.2 心流问卷三维度因素之间会与心流卷入程度有显著的相关 | 第34-35页 |
4.3 旅游者受教育程度对心流体验有显著差异 | 第35-36页 |
4.4 旅游者本身职业的不同对心流体验的感受有显著差异 | 第36-38页 |
第5章 讨论 | 第38-44页 |
5.1 宗教场所旅游文化与心流体验之间的问题 | 第38-39页 |
5.2 心流体验在宗教旅游中的重要性 | 第39页 |
5.3 良好心流体验对金山景区旅游产品设计的建议 | 第39-44页 |
5.3.1 金山景区应按照科学的标准细分游客人群,差别对待并提供个性化的服务 | 第39-41页 |
5.3.1.1 金山景区应该注重根据是否有宗教信仰为游客定制专门的游览路线 | 第40页 |
5.3.1.2 金山景区应跟旅行社相合作,针对特殊的人群合理分配游览时间 | 第40-41页 |
5.3.1.3 金山景区应该注重提高景区内员工、导游、志愿者素质,培养个性化服务意识 | 第41页 |
5.3.2 金山风景区应紧紧围绕能引发游客产生心流体验的三个维度去设计相关的旅游产品 | 第41-44页 |
5.3.2.1 从精神维度设计旅游产品 | 第41-42页 |
5.3.2.2 从文化维度设计旅游产品 | 第42页 |
5.3.2.3 从物质维度设计旅游产品 | 第42-44页 |
第6章 总结 | 第44-45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44页 |
6.2 研究局限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附录 | 第47-52页 |
致谢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