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部门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测度及增汇减排路径研究

摘要第4-6页
Abstract第6-8页
1 绪论第17-34页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和意义第17-19页
        1.1.1 选题背景第17-19页
        1.1.2 研究目的第19页
        1.1.3 研究意义第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第19-30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9-2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24-29页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第29-30页
    1.3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第30-31页
        1.3.1 研究思路第30页
        1.3.2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30-31页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31-32页
        1.4.1 研究方法第31-32页
        1.4.2 技术路线框图第32页
    1.5 研究的创新点第32-34页
2 相关概念界定及基础理论分析第34-46页
    2.1 相关基本概念第34-37页
        2.1.1 碳源与碳汇第34页
        2.1.2 畜牧业碳排放第34-35页
        2.1.3 畜牧业碳汇第35-36页
        2.1.4 低碳畜牧业第36-37页
    2.2 相关基础理论第37-44页
        2.2.1 循环经济理论第37-39页
        2.2.2 低碳经济理论第39-41页
        2.2.3 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第41-43页
        2.2.4 低碳农业理论第43-44页
    2.3 本章小结第44-46页
3 中国畜牧业发展的现状第46-68页
    3.1 畜牧业发展的时空序列分析第46-58页
        3.1.1 畜牧业发展的时间序列分析第46-48页
        3.1.2 畜牧业发展的空间结构分析第48-51页
        3.1.3 畜牧业投入产出的时空序列现状第51-58页
    3.2 畜牧业废弃物排放量的现状第58-64页
        3.2.1 畜牧业废弃物排放的时间序列分析第58-62页
        3.2.2 畜牧业废弃物排放的空间结构分析第62-64页
    3.3 草地建设利用情况第64-67页
        3.3.1 草地建设利用的时间序列分析第64-65页
        3.3.2 草地建设利用的空间分析第65-67页
    3.4 本章小结第67-68页
4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和碳汇的测度第68-80页
    4.1 畜牧业碳排放的测度第68-75页
        4.1.1 测算方法及数据来源第68-69页
        4.1.2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时序变化特征第69-71页
        4.1.3 畜牧业温室气体排放的区域比较第71-75页
    4.2 畜牧业碳汇的测度第75-79页
        4.2.1 畜牧业碳汇的时序变化特征第75-77页
        4.2.2 畜牧业碳汇的区域比较第77-79页
    4.3 本章小结第79-80页
5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测算第80-90页
    5.1 畜牧业碳排放效率测算的模型选取第80-83页
    5.2 指标选取第83-84页
    5.3 数据来源与处理第84-85页
    5.4 畜牧业碳排放效率的时空特征分析第85-89页
    5.5 本章小结第89-90页
6 中国畜牧业碳排放影响因素分析第90-111页
    6.1 基于LMDI的畜牧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分解第90-95页
        6.1.1 LMDI模型第90-92页
        6.1.2 数据来源及处理第92-93页
        6.1.3 分解结果分析第93-95页
    6.2 畜牧业碳排放和其产值增长关系的实证分析第95-109页
        6.2.1 畜牧业碳排放与其产值增长关系的“EKC”验证第95-98页
        6.2.2 畜牧业碳排放与其产值增长之间的脱钩分析第98-104页
        6.2.3 畜牧业碳排放与其产值增长的动态耦合第104-109页
    6.3 本章小结第109-111页
7 中国畜牧业碳减排和碳汇动力分析第111-132页
    7.1 动力分析的基本方法与分析思想第111-114页
        7.1.1 灰色GM(1,1)模型第111-112页
        7.1.2 灰色相对关联模型第112-113页
        7.1.3 碳减排动力分析的基本思路第113-114页
    7.2 畜牧业碳减排动力分析第114-127页
        7.2.1 畜牧业碳排放量与其他相关指标的预测第114-118页
        7.2.2 高碳排放期望的畜牧业碳减排分析第118-119页
        7.2.3 中碳排放期望的畜牧业碳减排分析第119-120页
        7.2.4 低碳排放期望的畜牧业碳减排分析第120-121页
        7.2.5 碳减排的驱动力因素第121-127页
    7.3 畜牧业固碳增汇的潜力分析第127-131页
        7.3.1 不同草地类型的固碳能力第127-130页
        7.3.2 不同管理措施的固碳能力第130-131页
    7.4 本章小结第131-132页
8 中国畜牧业增汇减排路径设计第132-145页
    8.1 基于碳源视角的畜牧业碳减排路径设计第132-137页
        8.1.1 畜牧业整体碳减排的路径设计第132-133页
        8.1.2 不同区域畜牧业碳减排的路径设计第133-137页
    8.2 基于碳汇视角的畜牧业碳减排路径设计第137-144页
        8.2.1 不同区域畜牧业碳减排的路径设计第137-140页
        8.2.2 草地碳汇资源市场化利用的路径设计第140-144页
    8.3 本章小结第144-145页
9 中国畜牧业碳减排的保障措施第145-151页
    9.1 畜牧业是“碳源”,应采取多种手段降低家畜饲养中的碳排放第145-148页
        9.1.1 做好畜牧业减排的立法准备第145-146页
        9.1.2 大力发展低碳养殖技术第146页
        9.1.3 转变畜牧业的生产经营方式第146-147页
        9.1.4 完善畜牧业减排的管理机制第147页
        9.1.5 加大政府的财税支持第147-148页
    9.2 草地是畜牧业的“碳汇”,应大力发展草原碳汇第148-149页
        9.2.1 进一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建设工程第148页
        9.2.2 基于自然过程,促进草地生态系统增汇第148页
        9.2.3 以人为活动为基础,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碳增汇第148-149页
    9.3 积极参与国际交流和合作,促进畜牧业的碳减排第149页
    9.4 加大对碳减排保护生态的宣传第149-150页
    9.5 本章小结第150-151页
结论第151-154页
参考文献第154-164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64-165页
致谢第165-167页
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第167页

论文共167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国际气候谈判视域下中国林业话语权提升研究
下一篇:尼龙12/石灰石复合材料激光烧结关键技术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