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中国医学论文--中医临床学论文--医案、医话(临床经验)论文

何焕荣教授学术经验和运用膏方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研究

摘要第7-9页
Abstract第9-11页
第一部分 何焕荣教授的成才之路和学术渊源第12-18页
    1. 师从名医,勤学古训第12-13页
    2. 德术双馨,悬壶济世第13-14页
    3. 业精于勤,重视科研第14-15页
    4. 发展开拓,甘为人梯第15页
    5. 不为良相,便为良医第15-16页
    6. 带教薪传,老骥伏枥第16-17页
    参考文献第17-18页
第二部分 何焕荣教授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的整理与研究第18-39页
    1. 何焕荣教授的中医学术思想第18-29页
        1.1 善别阴阳,辨证把握整体第18-20页
        1.2 疑难杂病,以治先、后天之本为要第20-23页
        1.3 女子诸病,重视调肝论治第23-24页
        1.4 发热辨治,细察虚实兼邪第24-27页
        1.5 融中贯西,辨证辨病互参第27-29页
    2. 何焕荣教授治疗肺系疾病的临床经验第29-37页
        2.1 何焕荣教授治疗慢性咳嗽的临床经验第29-30页
        2.2 何焕荣教授治疗哮病的临床经验第30-32页
        2.3 何焕荣教授治疗肺胀的临床经验第32-34页
        2.4 何焕荣教授治疗肺癌的临床经验第34-36页
        2.5 何焕荣教授治疗肺痿的临床经验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39页
第三部分 膏方治疗COP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研究第39-62页
    1. 临床资料第39-41页
        1.1 病例收集第39页
        1.2 诊断标准第39-40页
        1.3 纳入标准第40页
        1.4 排除标准第40页
        1.5 病例脱落和终止第40-41页
    2. 研究方法第41-44页
        2.1 药物第41页
        2.2 治疗方法第41-42页
        2.3 观察方法和指标第42-44页
        2.4 病例随访第44页
        2.5 统计方法第44页
    3. 结果第44-51页
        3.1 一般情况第44-45页
        3.2 急性加重风险、感冒次数评估第45-46页
        3.3 症状评估第46-47页
        3.4 肺功能第47页
        3.5 运动耐力(6MWT)第47-48页
        3.6 T淋巴细胞亚群第48-49页
        3.7 血清相关细胞因子(IL-8、IL-13、TNF-α、SOD)水平第49-51页
    4. 讨论第51-59页
        4.1 COPD现状和稳定期的西医治疗第51-52页
        4.2 肺胀的病因病机和治则第52-53页
        4.3 膏方治疗COPD稳定期的运用第53-54页
        4.4 临床疗效的分析第54-56页
        4.5 作用机制的探讨第56-59页
    5. 结论第59页
    参考文献第59-62页
附录第62-68页
    1. COPD患者观察表第62-63页
    2. 症状评估表第63-64页
    3. 6分钟步行实验(6mWT)记录单第64-65页
    4. 伦理委员会批文第65-66页
    5. 中英文缩略词表第66-68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第68-69页
致谢第69-70页
作者简介第70页

论文共7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十八大以来中国共产党依规治党研究
下一篇:抑真菌乳酸菌的筛选及其在蒸蛋糕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