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绪论 | 第10-23页 |
(一) 研究背景 | 第10-11页 |
1. 全球化发展对文化多样化交流的需求 | 第10页 |
2. 课程标准对英语教学跨文化教学的重视 | 第10-11页 |
3. 当前英语教学面临的现实挑战 | 第11页 |
(二) 研究目的 | 第11-12页 |
(三) 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1. 理论意义 | 第12页 |
2. 实践意义 | 第12-13页 |
(四) 核心概念的界定 | 第13-15页 |
1. 跨文化相关概念 | 第13-14页 |
2. 教师跨文化相关概念 | 第14-15页 |
(五) 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1. 教师跨文化意识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5-19页 |
2. 教师跨文化教学发展的相关研究 | 第19-21页 |
3. 综述小结 | 第21-23页 |
一、研究的实施 | 第23-29页 |
(一) 研究方法的选择 | 第23-24页 |
1. 文献研究法 | 第23页 |
2. 参与式观察 | 第23页 |
3. 访谈法 | 第23-24页 |
4. 实物分析法 | 第24页 |
(二) 研究对象的选定 | 第24-26页 |
1. 研究对象选定的依据 | 第24-25页 |
2. 研究对象选定的过程 | 第25-26页 |
(三) 研究进程的安排 | 第26页 |
(四) 研究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分析 | 第26-29页 |
1. 资料的收集 | 第26-27页 |
2. 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 第27-29页 |
二、呈现: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的现实状况 | 第29-58页 |
(一) 文化接受水平:跨文化意识的自我认知 | 第29-34页 |
1. “一边倒”——跨文化认知的片面理解 | 第30-31页 |
2. “调剂品”——跨文化教学的粗浅解读 | 第31-33页 |
3. “重形式”——跨文化内涵的悄然流失 | 第33-34页 |
(二) 文化调适水平:跨文化意识的课堂呈现 | 第34-51页 |
1. Achilles'heel——A老师课堂教学实录 | 第35-39页 |
2. Nelson Mandela——B老师课堂教学实录 | 第39-45页 |
3. 印证——两位老师的文化教学片断 | 第45-51页 |
(三) 文化融合水平:阻碍跨文化意识发展的三座大山 | 第51-58页 |
1. 跨文化意识与跨文化教学行为的矛盾 | 第51-54页 |
2. 理想与现实的矛盾 | 第54-55页 |
3. 教师观念与学生观念的矛盾 | 第55-58页 |
三、解析:英语教师跨文化意识及教学现状的形成因素 | 第58-64页 |
(一) 英语教师的自身经历 | 第58-61页 |
1. 英语教师的受教育经历 | 第58-59页 |
2. 英语教师的工作经历 | 第59-61页 |
(二) 来自周边环境的力量 | 第61-64页 |
1. 学生的影响 | 第61页 |
2. 同事的影响 | 第61-62页 |
3. 校园环境的影响 | 第62-63页 |
4. 社会环境的影响 | 第63-64页 |
四、突破:英语教师跨文化教学困境的出路 | 第64-69页 |
(一) 更新观念——树立正确的语言文化观 | 第64-66页 |
1. 理清语言与文化的关系 | 第64页 |
2. 正视自身的双重文化身份 | 第64-66页 |
(二) 应对冲突——理解文化矛盾与树立文化自信 | 第66-68页 |
1. 准确理解文化冲突 | 第66-67页 |
2. 主动进行文化调适 | 第67页 |
3. 积极树立文化自信 | 第67-68页 |
(三) 贴近学生——关注学生跨文化学习需求 | 第68-69页 |
五、研究反思与展望 | 第69-72页 |
(一) 研究反思 | 第69-71页 |
1. 研究结论的效度分析 | 第69-70页 |
2. 研究的缺陷与不足 | 第70-71页 |
(二) 研究展望 | 第71-72页 |
六、结语 | 第72-74页 |
参考文献 | 第74-79页 |
附录 | 第79-8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83-84页 |
致谢 | 第84-8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