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7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8-9页 |
1.1.1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2 相关研究进展 | 第9-13页 |
1.2.1 湖泊水质富营养化影响因素研究 | 第9-10页 |
1.2.2 水质预测相关研究 | 第10-12页 |
1.2.3 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 | 第12-13页 |
1.3 研究内容及框架 | 第13-17页 |
1.3.1 研究区域概况 | 第13-14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4页 |
1.3.3 主要研究内容 | 第14-16页 |
1.3.4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第2章 竺山湖水质影响因素的时空动态分布特征 | 第17-27页 |
2.1 竺山湖的水质变化情况 | 第17-20页 |
2.1.1 采样点位置分布及监测情况 | 第17-18页 |
2.1.2 竺山湖2012-2015年水质变化情况 | 第18-20页 |
2.2 竺山湖水质影响因素的空间分布特征 | 第20-22页 |
2.3 竺山湖水质影响因素的时间分布特征 | 第22-25页 |
2.4 入湖河流负荷对竺山湖水质的影响 | 第25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25-27页 |
第3章 竺山湖藻密度与可能影响因子之间关系 | 第27-41页 |
3.1 藻密度及各水质因子之间关系 | 第27-35页 |
3.1.1 藻密度与温度之间关系 | 第27-28页 |
3.1.2 藻密度与TN浓度之间关系 | 第28-31页 |
3.1.3 藻密度与TP浓度之间关系 | 第31-32页 |
3.1.4 藻密度及各因子之间的相关性分析 | 第32-35页 |
3.2 藻密度主要影响因子的选择及关系建立 | 第35-39页 |
3.2.1 主要影响因子筛选 | 第35-36页 |
3.2.2 相关关系的建立 | 第36-39页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第4章 水质预测模型的建立及富营养化控制的研究 | 第41-57页 |
4.1 前言 | 第41页 |
4.2 时间序列模型概述 | 第41-44页 |
4.2.1 时间序列概述 | 第41-42页 |
4.2.2 时间序列模型的分类 | 第42-43页 |
4.2.3 时间序列预测主要步骤 | 第43-44页 |
4.3 主要影响因子预测模型的建立 | 第44-50页 |
4.3.1 主要影响因子序列数据平稳性检验 | 第44-46页 |
4.3.2 主要影响因子序列数据定阶 | 第46-47页 |
4.3.3 模型参数估计及模型精度检验 | 第47-50页 |
4.4 主要影响因子预测 | 第50-53页 |
4.4.1 TN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50-52页 |
4.4.2 WT预测结果及分析 | 第52-53页 |
4.5 藻密度的预测 | 第53-54页 |
4.6 竺山湖水质富营养化控制研究 | 第54-55页 |
4.7 本章小结 | 第55-57页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59页 |
5.1 结论 | 第57-58页 |
5.2 展望 | 第58-59页 |
参考文献 | 第59-6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