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阶级结构与社会结构论文--社会生活与社会问题论文--中、老年论文

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长效机制的研究--以北京邮电大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9-17页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第9-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0-15页
        1.2.1 国内研究现状第11-12页
        1.2.2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 研究方法第15页
    1.4 创新点第15-17页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第17-24页
    2.1 相关概念第17-20页
        2.1.1 志愿者与志愿服务第17页
        2.1.2 高校志愿者、高校志愿组织与高校志愿服务第17-19页
        2.1.3 社区与社区养老第19-20页
    2.2 相关理论第20-24页
        2.2.1 马斯诺需求层次理论第20-21页
        2.2.2 帕森斯社会行动理论和结构功能主义第21-22页
        2.2.3 赫兹伯格双因素理论第22-24页
第三章 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的现状第24-30页
    3.1 关于社区养老的相关政策措施第24-25页
    3.2 社区养老的发展现状第25-27页
    3.3 各地高校开展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第27-30页
第四章 北京邮电大学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的概况第30-39页
    4.1 周边社区养老服务开展情况第30-32页
    4.2 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情况第32-33页
        4.2.1 北京邮电大学志愿服务工作基本情况第32页
        4.2.2 北京邮电大学开展社区养老志愿服务活动情况第32-33页
    4.3 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存在的问题第33-37页
        4.3.1 部分服务供需不平衡第34页
        4.3.2 节假日扎堆现象频现第34-36页
        4.3.3 短期性活动比例较高第36页
        4.3.4 服务质量还有待提高第36-37页
    4.4 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第37-39页
        4.4.1 无需求调研,服务缺乏有效性第37页
        4.4.2 无长期规划,服务缺乏常态性第37页
        4.4.3 无接力机制,服务缺乏连贯性第37-38页
        4.4.4 无专业培训,服务缺乏专业性第38-39页
第五章 建立高校志愿服务参与社区养老长效机制的对策第39-44页
    5.1 重视宣传教育,培养价值认同第39页
    5.2 做好需求调研,开展有效服务第39-40页
    5.3 完善制度建设,保障服务传承第40-41页
        5.3.1 强化学分认证,完善激励机制第40页
        5.3.2 增加服务频率,促进常态发展第40-41页
        5.3.3 加强项目建设,建立传承机制第41页
    5.4 增强专业培训,提高服务质量第41-42页
    5.5 创新服务模式,探索发展路径第42-44页
        5.5.1 参与政府购买,加入市场竞争第42页
        5.5.2 建立寄宿模式,形成长期帮扶第42-44页
第六章 结论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51页
附录1第51-53页
附录2第53-54页
附录3第54-55页
致谢第55-56页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北京市K地质院财务管理优化研究
下一篇:北京市海淀区城市贫困人口医疗救助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