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5页 |
| Abstract | 第5页 |
| 1 绪论 | 第8-14页 |
|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和意义 | 第8-9页 |
| 1.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 第8页 |
| 1.1.2 课题提出的意义 | 第8-9页 |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 1.2.1 车间设施布局数学建模研究现状 | 第9-10页 |
| 1.2.2 车间设施布局算法求解研究现状 | 第10-11页 |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 第11-12页 |
| 1.3.1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 第11-12页 |
| 1.3.2 论文的主要创新点 | 第12页 |
| 1.4 本章小结 | 第12-14页 |
| 2 磷酸生产车间设施布局基本理论 | 第14-24页 |
| 2.1 系统布置设计方法 | 第14-17页 |
| 2.1.1 SLP的四个阶段 | 第14-15页 |
| 2.1.2 SLP的求解步骤 | 第15-17页 |
| 2.1.3 SLP法的特点 | 第17页 |
| 2.2 化工物流与环境危害系数 | 第17-20页 |
| 2.2.1 化工物流 | 第17页 |
| 2.2.2 物流当量 | 第17-18页 |
| 2.2.3 环境危害系数 | 第18-20页 |
| 2.3 粒子群算法 | 第20-23页 |
| 2.3.1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数学描述 | 第20-22页 |
| 2.3.2 基本粒子群算法的算法流程和特点 | 第22-23页 |
| 2.3.3 简洁粒子群算法(BBPS) | 第23页 |
| 2.4 本章小结 | 第23-24页 |
| 3 引入环境物流量的磷酸生产车间SLP分析 | 第24-41页 |
| 3.1 L公司磷酸生产车间简介 | 第24-26页 |
| 3.1.1 湿法磷酸生产反应原理 | 第24-25页 |
| 3.1.2 L公司磷酸生产车间生产过程 | 第25-26页 |
| 3.2 引入环境物流量的SLP分析 | 第26-39页 |
| 3.2.1 环境物流当量的引入 | 第27页 |
| 3.2.2 磷酸车间作业单元划分和工艺流程分析 | 第27-31页 |
| 3.2.3 作业单元物流相关性分析 | 第31-33页 |
| 3.2.4 作业单元非物流相关性分析 | 第33页 |
| 3.2.5 作业单元综合相关性分析 | 第33-36页 |
| 3.2.6 作业单元位置相关图 | 第36-38页 |
| 3.2.7 磷酸车间总体布局改善方案 | 第38-39页 |
| 3.3 本章小结 | 第39-41页 |
| 4 磷酸车间设施布局数学建模 | 第41-47页 |
| 4.1 车间设施布局数学建模的必要性 | 第41页 |
| 4.2 磷酸车间设施布局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41-45页 |
| 4.2.1 数学模型前提假设 | 第43-44页 |
| 4.2.2 目标函数与约束条件 | 第44-45页 |
| 4.3 本章总结 | 第45-47页 |
| 5 基于BBPS算法和GBBPS算法的车间布局优化 | 第47-58页 |
| 5.1 设施布局约束条件数值和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47-48页 |
| 5.1.1 布局约束条件数值 | 第47页 |
| 5.1.2 适应度函数设计 | 第47-48页 |
| 5.2 基于BBPS算法的磷酸车间设施布局设计和优化 | 第48-52页 |
| 5.2.1 算法编码和初始解的形成 | 第48-50页 |
| 5.2.2 求解步骤和算法流程 | 第50-51页 |
| 5.2.3 算法求解结果 | 第51-52页 |
| 5.3 基于GBBPS算法的磷酸车间设施布局设计和优化 | 第52-55页 |
| 5.3.1 算法的编码和初始解的生成 | 第52-53页 |
| 5.3.2 求解步骤和算法流程 | 第53-54页 |
| 5.3.3 算法求解结果 | 第54-55页 |
| 5.4 结果对比和分析 | 第55-57页 |
| 5.5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 6 总结与展望 | 第58-60页 |
| 6.1 总结 | 第58页 |
| 6.2 展望 | 第58-60页 |
| 参考文献 | 第60-64页 |
| 致谢 | 第6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