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诉讼法论文--民事诉讼法论文

虚假民事诉讼规制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5页
引言第8-9页
第一章 虚假民事诉讼概述第9-13页
    一、虚假民事诉讼概念第9-10页
    二、虚假民事诉讼基本特征第10-12页
        (一) 诉讼关系的特殊性第10-11页
        (二) 行为的合谋性第11页
        (三) 行为的违法性第11页
        (四) 侵犯客体的双重性第11-12页
    三、虚假民事诉讼的构成要件第12-13页
        (一) 主体第12页
        (二) 主观方面第12页
        (三) 客体第12页
        (四) 客观方面第12-13页
第二章 常见虚假民事诉讼类型第13-19页
    一、民间借贷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第13-14页
    二、离婚纠纷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第14-15页
    三、以房抵债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第15-16页
    四、交通肇事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第16-17页
    五、分家析产案件中的虚假诉讼第17-19页
第三章 虚假民事诉讼的危害第19-23页
    一、损害案外人的合法权益第19-20页
    二、危及司法权威和公信力第20页
    三、破坏诉讼秩序第20-21页
    四、引发社会矛盾第21页
    五、浪费司法资源第21-23页
第四章 虚假民事诉讼的成因分析第23-29页
    一、立法层面第23-26页
        (一) 证据真实性审查规则缺失第23-24页
        (二) 民事调解制度的缺陷第24-25页
        (三) 虚假民事诉讼的违法成本过低第25-26页
    二、司法层面第26-29页
        (一) 当事人主义的过度泛滥第26-27页
        (二) 现行法官考核制度不合理第27-28页
        (三) 司法机关之间协调配合不足第28-29页
第五章 虚假民事诉讼防范与规制的建议第29-36页
    一、立法层面第29-33页
        (一) 确立证据的真实性审查规则第29-30页
        (二) 完善民事调解制度第30-31页
        (三) 提高虚假民事诉讼的违法成本第31-32页
        (四) 确立当事人真实义务规则第32-33页
    二、司法层面第33-36页
        (一) 适当强化法院的职权第33页
        (二) 改革现行法官管理体制第33-34页
        (三) 增强司法机关之间的协调配合第34-35页
        (四) 设立案外第三人的告知机制第35-36页
结语第36-37页
参考文献第37-40页
致谢第40页

论文共4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虚假诉讼罪司法适用研究
下一篇:论行政送达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