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绪论 | 第8-13页 |
一、问题提出与研究意义 | 第8-9页 |
(一)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是国家发展战略 | 第8页 |
(二) 区域经济发展需要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 第8-9页 |
(三) 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面临诸多困境 | 第9页 |
二、文献综述 | 第9-12页 |
(一) 国外研究成果 | 第9页 |
(二) 国内研究实践成果 | 第9-12页 |
三、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一) 访谈调查法 | 第12页 |
(二) 数据分析法 | 第12页 |
(三) 因果关系分析法 | 第12页 |
(四) 文献分析法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依据与经验 | 第13-20页 |
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现实需求 | 第13-15页 |
(一) 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现状 | 第13-14页 |
(二) 我国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 | 第14-15页 |
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他山之石 | 第15-20页 |
(一) 国外几种特色职业教育体系 | 第15-18页 |
(二) 国外职业教育体系带来的启示 | 第18-20页 |
第二章 镇江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探索 | 第20-29页 |
一、镇江市职业教育体系的基本状况 | 第20-24页 |
(一) 镇江市职业教育体系 | 第20-21页 |
(二) 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分专业大类情况 | 第21-22页 |
(三) 职业教育专业特色 | 第22-24页 |
二、镇江市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措施和政策 | 第24-29页 |
(一) 调整中职教育体系 | 第24页 |
(二) 优化高等职业教育布局—筹建江苏航空职业技术学院 | 第24-29页 |
第三章 镇江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困境及成因 | 第29-35页 |
一、镇江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困境 | 第29-31页 |
(一) 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不顺 | 第29页 |
(二) 中职教育资源供过于求 | 第29-30页 |
(三) 高职教育资源相对短缺 | 第30-31页 |
(四) 企业参与度不够 | 第31页 |
(五) 专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的吻合度不够 | 第31页 |
二、镇江市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困境的成因分析 | 第31-35页 |
(一) 角度分析 | 第31-32页 |
(二) 因素分析 | 第32-35页 |
第四章 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构建的出路 | 第35-42页 |
一、构建区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原则 | 第35-36页 |
(一) 架构合理,非贪大求全 | 第35页 |
(二) 符合当地经济发展重点和方向 | 第35页 |
(三) 要符合当地整体教育规划 | 第35页 |
(四) 要着力服务长远经济发展 | 第35页 |
(五) 要着力培养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的人才 | 第35-36页 |
(六) 决策者要有战略眼光、现代理念和国际视野 | 第36页 |
二、要重塑认识观念 | 第36-37页 |
(一) 政府:要充分重视职业教育与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关系 | 第36-37页 |
(二) 学校:主动对接企业,以实用性为引领 | 第37页 |
(三) 企业:积极对接学校,合作培养职业技能人才 | 第37页 |
三、构建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工作机制 | 第37-38页 |
(一) 明确各级政府职能 | 第37-38页 |
(二) 要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 | 第38页 |
(三) 政府要促成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各方面融合 | 第38页 |
四、加大各方面投入和支持 | 第38-40页 |
(一) 财政支持方面 | 第38-39页 |
(二) 政策支持方面 | 第39-40页 |
五、建立健全校企融合机制 | 第40-41页 |
(一) 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供求发布机制 | 第40页 |
(二) 建立健全职业教育与产业体系建设同步规划机制 | 第40页 |
(三) 建立健全产业链与人才培养链融合发展机制 | 第40-41页 |
六、构建职业教育的督导评估制度 | 第41-42页 |
(一) 要加强职业教育专项督导 | 第41页 |
(二) 构建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质量评价制度 | 第41-42页 |
结论 | 第42-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