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湖南创建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对策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1 绪论第10-23页
    1.1 研究背景第10-11页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1-12页
        1.2.1 研究目的第11页
        1.2.2 研究意义第11-12页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9页
        1.3.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5页
        1.3.2 国内研究现状第15-19页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第19-21页
        1.4.1 研究内容第19-20页
        1.4.2 研究方法第20-21页
    1.5 研究的基本结构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1.5.1 基本结构第21页
        1.5.2 技术路线第21-23页
2 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3-29页
    2.1 相关概念界定第23-25页
        2.1.1 生态文明第23页
        2.1.2 生态文明建设第23-24页
        2.1.3 先行示范区第24-25页
    2.2 相关理论基础第25-29页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第25-26页
        2.2.2 系统工程理论第26页
        2.2.3 资源环境价值理论第26-27页
        2.2.4 可持续发展理论第27页
        2.2.5 区域经济学理论第27-29页
3 湖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现状分析第29-35页
    3.1 湖南基本概况第29-31页
        3.1.1 自然条件概况第29页
        3.1.2 社会经济概况第29-30页
        3.1.3 生态资源概况第30-31页
    3.2 湖南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的现状第31-35页
        3.2.1 生态经济发展态势第31-32页
        3.2.2 生态环境质量发展态势第32-33页
        3.2.3 生态社会发展态势第33页
        3.2.4 生态文明程度发展态势第33-35页
4 湖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第35-45页
    4.1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第35页
    4.2 指标的筛选与建立第35-37页
    4.3 各评价指标内涵第37-40页
        4.3.1 经济协调发展第37页
        4.3.2 资源节约利用第37-38页
        4.3.3 生态环境保护第38-39页
        4.3.4 社会和谐稳定第39-40页
        4.3.5 生态文化培育第40页
    4.4 评价指标权重的确定第40-45页
        4.4.1 层次分析法第40-43页
        4.4.2 变异系数法第43-44页
        4.4.3 组合赋权法第44-45页
5 湖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综合评价分析第45-64页
    5.1 评价方法第45页
    5.2 模糊综合评价第45-54页
        5.2.1 确定指标权重第45-51页
        5.2.2 确定模糊关系矩阵第51-53页
        5.2.3 模糊综合评价结果第53-54页
        5.2.4 评价分级第54页
    5.3 评价结果分析第54-64页
        5.3.1 描述性分析第54-60页
        5.3.2 相关性分析第60-64页
6 湖南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存在的问题分析第64-67页
    6.1 生态经济第64-65页
        6.1.1 经济效益较差第64页
        6.1.2 资源代价较大第64页
        6.1.3 产业结构亟待优化第64-65页
    6.2 生态环境第65页
        6.2.1 生态环境状况欠佳第65页
        6.2.2 治理力度有待加强第65页
    6.3 生态社会第65-66页
        6.3.1 城乡生态社会发展差距大第65-66页
        6.3.2 社会保障体系有待完善第66页
    6.4 生态文化第66-67页
        6.4.1 生态文化主体意识薄弱第66页
        6.4.2 生态文化产业不发达第66-67页
7 湖南国家级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建设的对策建议第67-72页
    7.1 生态经济发展对策第67-68页
    7.2 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对策第68-69页
    7.3 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对策第69页
    7.4 民生改善与社会建设对策第69-70页
    7.5 生态文化培育发展对策第70-72页
8 结论与展望第72-74页
    8.1 研究结论第72-73页
    8.2 研究展望第73-74页
参考文献第74-80页
附录A:指标原始数据统计表第80-81页
附录B:攻读学位期间的主要学术成果第81-82页
致谢第82页

论文共8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兴业银行长沙分行理财产品营销策略分析
下一篇:常宁市良源生态农业园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