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紫荆的播种繁殖技术及抗旱性研究
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0-20页 |
1.1 引言 | 第10-11页 |
1.2 紫荆繁殖技术以及抗性研究进展 | 第11-12页 |
1.2.1 紫荆属植物繁殖技术研究进展 | 第11页 |
1.2.2 国内紫荆属植物的抗性研究 | 第11-12页 |
1.3 水分胁迫对植物生理影响的研究进展 | 第12-15页 |
1.3.1 水分胁迫对植物叶片的影响 | 第12-13页 |
1.3.2 水分胁迫对植物根系的影响 | 第13页 |
1.3.3 水分胁迫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 | 第13-14页 |
1.3.4 水分胁迫对植物渗透调节的影响 | 第14页 |
1.3.5 水分胁迫对植物呼吸作用的影响 | 第14-15页 |
1.4 植物的抗旱性鉴定 | 第15-16页 |
1.4.1 植物形态特征指标 | 第15页 |
1.4.2 生理生化指标 | 第15-16页 |
1.4.3 产量指标 | 第16页 |
1.4.4 综合指标 | 第16页 |
1.5 本课题研究的立意背景、意义和内容 | 第16-20页 |
1.5.1 本课题研究的立意背景 | 第16-17页 |
1.5.2 选题意义 | 第17-18页 |
1.5.3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 第18-19页 |
1.5.4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2. 黄山紫荆播种繁殖技术研究 | 第20-24页 |
2.1 材料与方法 | 第20页 |
2.1.1 种子采集 | 第20页 |
2.1.2 种子的萌发及播种繁殖试验 | 第20页 |
2.2 数据处理 | 第20页 |
2.3 结果与分析 | 第20-22页 |
2.3.1 不同播种基质对黄山紫荆种子萌芽的影响 | 第20-21页 |
2.3.2 不同气温对黄山紫荆种子萌芽的影响 | 第21-22页 |
2.3.3 不同覆土厚度对黄山紫荆种子萌芽的影响 | 第22页 |
2.4 小结及讨论 | 第22-24页 |
3. 黄山紫荆的抗旱性研究 | 第24-65页 |
3.1 材料与方法 | 第24-29页 |
3.1.1 试验材料 | 第24页 |
3.1.2 试验设计 | 第24页 |
3.1.3 试验试剂 | 第24页 |
3.1.4 试验设备和仪器 | 第24-25页 |
3.1.5 试验方法 | 第25-29页 |
3.2 试验数据测定 | 第29-30页 |
3.2.1 苗高的测定 | 第29页 |
3.2.2 苗木存活率和胁迫症状 | 第29页 |
3.2.3 生物量的测定 | 第29页 |
3.2.4 叶绿素含量的测定 | 第29页 |
3.2.5 土壤有效含水量测定 | 第29-30页 |
3.3 数据处理与分析 | 第30-63页 |
3.3.1 水分胁迫对黄山紫荆形态特征的影响 | 第30-31页 |
3.3.2 水分胁迫对黄山紫荆生物量的影响 | 第31-33页 |
3.3.3 水分胁迫对黄山紫荆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 第33-63页 |
3.3.4 水分胁迫对黄山紫荆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 第63页 |
3.4 小结与讨论 | 第63-65页 |
4. 结论与研究展望 | 第65-67页 |
4.1 论文结论 | 第65-66页 |
4.2 研究展望 | 第66-67页 |
参考文献 | 第67-73页 |
致谢 | 第7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