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信息与知识传播论文--信息与传播理论论文--传播理论论文

网络“门”事件的传播学研究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页
1 绪论第9-13页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第9-10页
    1.2 研究现状综述第10-11页
    1.3 研究方法第11-12页
    1.4 本文的创新之处第12-13页
2 “门”事件现象解析第13-18页
    2.1 “门”事件的起源和演变第13-14页
    2.2 “门”事件概念的界定第14-15页
    2.3 我国目前网络“门”事件的泛滥及其原因第15-18页
        2.3.1 全民娱乐时代公众审美心理的变异第15-16页
        2.3.2 网络传播的特性及网络媒体把关人作用的失位第16页
        2.3.3 网民媒介素养和传统道德规范的缺失第16-18页
3 网络“门”事件的样本分析第18-35页
    3.1 2008-2011年网络“门”事件的样本采集第18页
    3.2 网络“门”事件的时空特征第18-20页
        3.2.1 网络“门”事件的时间分布第18-19页
        3.2.2 网络“门”事件的空间分布第19-20页
    3.3 网络“门”事件所涉群体第20-27页
        3.3.1 网络“门”事件的年龄群体第21-23页
        3.3.2 网络“门”事件的性别群体第23-25页
        3.3.3 网络“门”事件的职业群体第25-27页
    3.4 网络“门”事件的传播内容第27-35页
        3.4.1 色情与性爱第27-29页
        3.4.2 质量与安全第29-30页
        3.4.3 诚信与欺骗第30-31页
        3.4.4 贪污与腐败第31-32页
        3.4.5 其它内容第32-35页
4 网络“门”事件的传播过程第35-42页
    4.1 网络“门”事件传播过程的相关要素分析第35-39页
        4.1.1 网络“门”事件的传播者第35-36页
        4.1.2 网络“门”事件的受传者第36-37页
        4.1.3 网络“门”事件的传播媒介第37-39页
    4.2 网络“门”事件的传播阶段及其特征分析第39-42页
        4.2.1 网络“门”事件的发生阶段第39页
        4.2.2 网络“门”事件的发展阶段第39-40页
        4.2.3 网络“门”事件的高潮阶段第40-41页
        4.2.4 网络“门”事件的结束阶段第41-42页
5 网络“门”事件的传播效果第42-52页
    5.1 网络“门”事件的正面传播效果第43-46页
        5.1.1 转型期的“减压阀”第43-44页
        5.1.2 公众话语权的体现第44页
        5.1.3 “草根”的舆论监督第44-46页
    5.2 网络“门”事件的负面传播效果第46-50页
        5.2.1 网络色情低俗信息误导受众第46-48页
        5.2.2 网络色情传播威胁网络安全第48-49页
        5.2.3 易滋生网络暴力和网络侵权第49-50页
    5.3 如何应对网络“门”事件的负效应第50-52页
6 结语第52-53页
参考文献第53-55页
个人简历、在学校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第55-56页
致谢第56页

论文共56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NaOH碱熔法生产氧氯化锆工艺中硅、锆形态及其分离规律的研究
下一篇:山区留守老人养老服务状况调查及改善对策研究--以商洛市H镇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