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6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9-10页 |
1.3 相关概念 | 第10页 |
1.3.1 题名景观与“八景”文化 | 第10页 |
1.3.2“西湖十景”题名景观 | 第10页 |
1.4 研究进展 | 第10-14页 |
1.4.1 题名景观与“八景”文化研究 | 第10-11页 |
1.4.2 题名景观对国外的影响 | 第11-12页 |
1.4.3 西湖题名景观与西湖植物景观研究 | 第12-14页 |
1.5 研究内容、方法及框架 | 第14-1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4页 |
1.5.2 研究方法 | 第14-15页 |
1.6 技术路线 | 第15-16页 |
2 西湖题名景观与植物景观的历史渊源 | 第16-26页 |
2.1 西湖题名景观的历史发展 | 第16-20页 |
2.1.1 西湖题名景观的发源 | 第16-18页 |
2.1.2 西湖题名景观的发展 | 第18-19页 |
2.1.3 近现代西湖题名景观 | 第19-20页 |
2.2 西湖植物景观历史变迁 | 第20-23页 |
2.2.1 西湖植物景观的形成 | 第20-21页 |
2.2.2 西湖植物景观的兴盛 | 第21-22页 |
2.2.3 西湖植物景观的发展 | 第22页 |
2.2.4 近现代西湖植物景观 | 第22-23页 |
2.3 小结 | 第23-26页 |
2.3.1 植物景观为题名景观提供灵感 | 第24页 |
2.3.2 题名景观维系植物景观的发展 | 第24-25页 |
2.3.3 植物景观丰富题名景观的创作 | 第25-26页 |
3 西湖题名景观之植物景观分析 | 第26-52页 |
3.1 题名景观中植物景观的识别与分类 | 第26-30页 |
3.1.1 植物景观作为主要审美对象的识别 | 第26-28页 |
3.1.2 植物景观审美类型分类 | 第28-30页 |
3.2 植物景观的诗画情趣 | 第30-34页 |
3.2.1 思想背景 | 第30-31页 |
3.2.2 诗情 | 第31页 |
3.2.3 画意 | 第31-34页 |
3.3 植物景观与意境 | 第34-37页 |
3.3.1 植物的意境含蕴 | 第34-36页 |
3.3.2 与皇家、私家园林审美情趣的比较 | 第36-37页 |
3.4 植物景观营造手法 | 第37-50页 |
3.4.0 植物种类 | 第37-39页 |
3.4.1 松主题植物景观 | 第39-40页 |
3.4.2 竹主题植物景观 | 第40-42页 |
3.4.3 梅主题植物景观 | 第42-44页 |
3.4.4 荷花主题植物景观 | 第44-46页 |
3.4.5 柳主题植物景观 | 第46-47页 |
3.4.6 桂花主题植物景观 | 第47-49页 |
3.4.7 茶主题植物景观 | 第49-50页 |
3.5 植物景观题名创作手法浅析 | 第50-52页 |
4 西湖题名景观植物群落特征分析 | 第52-77页 |
4.1 调查对象和内容 | 第52-53页 |
4.1.1 调查对象 | 第52页 |
4.1.2 调查内容 | 第52-53页 |
4.2 调查分析方法 | 第53页 |
4.3 调查结果分析 | 第53-74页 |
4.3.1 满陇桂雨太阳广场植物群落 | 第53-58页 |
4.3.2 黄龙吐翠黄龙洞植物群落 | 第58-64页 |
4.3.3 苏堤春晓植物群落 | 第64-70页 |
4.3.4 曲院风荷风荷区南岸群落 | 第70-74页 |
4.4 小结 | 第74-77页 |
4.4.1 植物特色鲜明,契合题名主题 | 第74页 |
4.4.2 树高层次丰富,径级结构合理 | 第74-77页 |
5 实践案例——湘湖三期湖堤湖岸北线景观绿化工程设计 | 第77-88页 |
5.1 项目概况 | 第77-78页 |
5.1.1 项目区位 | 第77页 |
5.1.2 项目背景 | 第77-78页 |
5.2 现状分析 | 第78-80页 |
5.2.1 文化资源现状 | 第78-80页 |
5.2.2 自然生态现状 | 第80页 |
5.3 总体布局 | 第80-81页 |
5.4 植物景观设计 | 第81-88页 |
5.4.1 设计原则 | 第81页 |
5.4.2 特色植物景观的确立 | 第81-83页 |
5.4.3 植物题名景观的设计 | 第83-88页 |
6 结论与展望 | 第88-91页 |
6.1 结论 | 第88-89页 |
6.1.1 题名与景观的统一是优秀景观题名的基础 | 第88页 |
6.1.2 景观题名促进植物景观的文化形成和发展 | 第88页 |
6.1.3 景观题名主导植物景观的审美情趣与意境 | 第88页 |
6.1.4 题名景观对当今园林景观建设的现实意义 | 第88-89页 |
6.2 展望 | 第89-91页 |
6.2.1 继承传统,强化遗产地景观的原真性和完整性 | 第89页 |
6.2.2 兼容并蓄,促进遗产地景观和文化的良性互动 | 第89-91页 |
参考文献 | 第91-95页 |
附录 | 第95-101页 |
个人简介 | 第101-102页 |
导师简介 | 第102-103页 |
致谢 | 第103页 |